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制药工程 > 正文

基于斑马鱼的异种移植模型评价化疗药物的抗增殖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3 20:59:47  

文 献 综 述 1.前言   斑马鱼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及巴基斯坦水域的热带淡水鱼。

因体侧有银蓝色的纵向条纹而得名, 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1] 。

斑马鱼以往被广泛应用于发育和遗传学的研究领域。

由于其具备作为肿瘤模式生物的多项优点,近年来斑马鱼亦被应用于肿瘤性疾病的研究领域。

目前,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已能用斑马鱼建立一些肿瘤移植模型,这为阐述肿瘤发生和发展机制,研究肿瘤生物学事件与特征,从而找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

2.斑马鱼的生物学特征 (1)斑马鱼是脊椎动物,有独立的组织器官,且与人体器官在结构、生理和分子水平等方面相似;(2)斑马鱼体积小,常年产卵且产卵量大,每周可产卵200 ~ 300 个,且发育成熟快,受精卵在 24 h 后其主要的组织器官基本已经发育完全,生殖一代的周期为 2 ~ 3 个月,与小鼠等哺乳动物模型相比可明显缩短实验周期,提高效率;(3)斑马鱼胚胎透明,便于显微观察活体内部的器官结构,避免了处死及解剖动物,并可从多角度观察组织和器官的变化;(4)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 87%,目前在斑马鱼身上已经克隆得到人类的很多基因,这些基因在人类和斑马鱼体内具有相似的功能,尤其是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均有高度的保守性;(5)斑马鱼筛选实验周期非常短,且胚胎更易于遗传修饰,因而更容易诱发和处理得到大量突变体[3-5]。

3.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近年来,随着对斑马鱼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斑马鱼微肿瘤模型的相关策略已由致癌物诱变这一单一手段发展为在基因和细胞等不同层面利用多种技术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3.1化学致癌剂处理构建肿瘤模型:操作方法简单,将水溶性的致癌剂直接加到鱼水中即可,很多在哺乳动物中可以引起肿瘤发生的化合物也能引起斑马鱼产生肿瘤[6]。

如二甲基苯蒽、乙基亚硝基脲、二乙基亚硝胺等致癌剂在斑马鱼体内均可引起肿瘤,包括肝癌、刺癌、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和胰腺癌等[7-11]。

3.2突变体肿瘤模型:研究者可以通过化学诱变、辐射或者插入突变将突变引入斑马鱼基因组内[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