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东、南片区)规划设计04毕业论文

 2020-06-07 21:24:47  

毕业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镇江市南山风景名胜区(东、南片区)规划设计

1.2.项目描述

“烟雨南山开画本”,“南山板块”作为镇江文旅集团的重点旅游产业板块之一,亦是推动镇江市“山水花园城,大爱祈福地”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的重点推进项目。目前“南山板块”已竣工景区提升工程有南山西入口、南山绿道一期、南山北入口;即将竣工景区提升工程有南山绿道二期。

南山东入口的八公景区因伴随南朝昭明太子萧统于南山招隐山读书和陪侍的八个太监死后葬于此处而得名,景区内以八公湖为中心,隐逸是最大特色,是现代城市游客感受隐居文化的住处。南片区的回龙景区,茂林叠翠、山青水澈,资源丰厚。项目整体打造后,“南山板块”将成为镇江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一处集修学禅修、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特色旅游示范目的地。

1.3.项目区位及范围

项目总体拟用地范围以南山东入口八公景区中央地带和南山南片区回龙景区(含回龙景区南部建设用地)为主。南山东八公景区旅游项目策划用地范围东至官塘桥东入口,南至大南山、刺山、官驸路,西至西林山、八公湖水库、林科所,北至镇江锚链厂用地。南片区回龙湖景区旅游项目策划用地范围东起环山路,南至312 国道,西至九华山路,北至蓬古山、回龙山南侧;回龙区南部红线外用地分南、北两个区域:北侧用地位于景区红线以南、高铁以北,南侧用地位于高铁以南、312

国道以北。其中东入口片区地块大概210公顷,南片区地块大概390公顷(可根据毕设需要选择或删减地块),具体区位详见基础资料区域地形图中蓝线标注范围。

1.4、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2.1、景观视觉分析

  (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2.2、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

  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
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路宽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2.5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2.3、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2.4、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针阔叶混交林
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
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

(3)行道树
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
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
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2.5、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长大铁路挖水渠,将水引到场地个部,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2.6、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高程在4至5米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米,最高水位0.5米,最低2米(河道规划水位2米),水底最低处在2至3米之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3、八公洞景区水游憩景观规划理念

  将“游憩、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张家浜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3.1、八公洞景区水游憩景观构思立意

  八公洞景区是除了山体外,承载了自然状态下的江、城、居住区、园、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多种的地貌景观。从而其生态上的价值是对它进行定位的关键。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滨水区游憩开发的角度出发,认为还是以生态游憩为主。结合生态游憩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八公洞景区主要适用于本地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 

  八公洞景区滨水景观规划整体构思:

  1.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 
  通过张家浜河道,将浦东新区张家浜周边通过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系统在浦东的市中心结合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

  2.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格局 
  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浦东的城市基质是城市建筑群,而公园绿地则是斑块,通过张家浜绿色廊道将绿地斑块串起来,形成浦东的“绿宝石项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浦东乃至上海市水系的开发。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景观格局。 

  3. 以人为本,但最终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设计中考虑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

4、具体设计

  滨水区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为:与市中心的关系密切,且交通方便,科技馆段,塘桥公园段最适合近期开发。 

  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轴两边的一对轮子,人的左右两条腿,一个硬币的两面。今天终于到了科学与艺术相会的日子,从而科技馆段的设计灵魂定位: 

  4.1科技与艺术共融

  设计与对岸的浦东的创意街“云之城”相呼应,其设计理念为“丘之林,水之恋”,同时在设计中将现代科技的太阳能技术及生态节能技术应用与艺术造型进行完美结合,创造独特的张家浜景观语言。 
  用景观的语言讲述人与自然的故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身处城市也能享受“山林”之乐的生活理想。 

4.2景观序列一:人与自然相斥。 
  用人工痕迹的土丘、树木来表述人最初要凌驾于自然之上,表述最初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4.3景观序列二:人对自然的反思。 
  工业化社会,在带来社会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用散落在草坪中的不锈钢球来隐喻人类对生态点滴思索的结晶。 
  4.4景观序列三:人与自然共融。 
  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在设计中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尽量保留原来的设计:蜿蜒延伸的防汛通道,错落有致的树木搭配。
  在广场设计中,其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为 “人是城市的主人”,“交流是精神的归属”,通过调查与周边居民的公共参与,设立活动、交流的广场,体现真正的人性关怀。

5. 设计策略

5.1 功能战略———区域整合
  我们从区域着眼来把握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整体规划。“区域城市”(regional city)由若干社区(community)组成,每个社区都具有支持现代经济生活和城市基本设施的规模。每个社区除了居住的功能之外,还可具备一至几项为这个组群服务的专门职能———工业和商业,文化和教育,金融和行政,娱乐和休养。社区的四周由自然绿带环绕,既保持良好的环境,又控制社区向外蔓延。各社区之间的开放空间将永久保存,只用于农业、林业和休憩。便捷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并与不穿越城镇的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按照区域城市的观点,在110km2的范围内,整体考虑产业和空间布局。在温榆河生态走廊以外的65km2范围内,规划了4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分别承担区域内的不同功能。
 5.2 生态战略———道法自然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自身所居住的地球并非属于我们,它仅仅是我们从子孙后代那里暂时借过来的。我们将把什么样的地球还给下一代?这是规划师和建设者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建设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营建一处让人类眷恋的“绿色环境”。因此,道法自然,“水-绿-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设计理念将贯穿我们方案的全过程。
 5.3交通战略———有机疏散
  有机疏散理论主张,要像人的肌体一样有生命地疏散过于拥挤的城市,成组成团地组织城市生活,结果是形成了组团式的功能布局以及树枝状的道路交通系统。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中,我们采用了树枝状、结构分明的道路交通系统。把车行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类: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构成疏通性道路,畅通、快捷,跟城市中心有很好的衔接关系;次干道、支路等构成服务性道路,直接服务于用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在生态走廊内部,规划连续的步行道体系和自行车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游憩活动的需要
  5.4产业战略———链状结构
  南山八公洞区域的产业发展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地农业居民的搬迁安置,要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二是要引进新的产业类型,振兴地方经济。我们提出产业链的概念,旨在形成一条跟生态走廊平行的相关产业走廊。
  5.5 五种景观
   南山八公洞区域的景观规划原则是“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
3条快速路将生态走廊分成5个风格各异的功能组团,分别形成岛、乡、埠、林、田5种景观特色,它们将承担居住、商贸、游憩、农耕、体育等综合功能,给人们带来或诗、或歌、或画、或梦、或情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方案中保留了现状的千顷良田,作为现代农庄景观区。横平竖直的道路网展现出“阡陌交通”的壮观景象,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在这里使用。保留现有的水塘,作为螃蟹等水生动物养殖区,将来可以在这里举行“捉蟹节”等农业观光项目。并且,在原有村落的基础上建造农庄建筑和体育设施,把这片区域变成北京观光农业和体育休闲的示范田。
  6 生态环境
  6.1 水系规划
  景观规划特别强调对于水系的处理,在原有河水系基础上加以整理,并重新开辟了一条和温榆河平行的新水系。对原有河床进行景观处理,形成河床公园,结合人的游览活动,作为景观展示区域。

河区域水系规划的原则与做法:
  (1)保留现有河道与河堤,河道边坡与河流不作衬砌。
  (2)在生态走廊的西端开辟新的人工湿地,以增加区域的蓄洪能力,同时跟原有的自然湿地一起形成丰富的湿地景观。
  (3)开渠引水。在局部区域,开挖新的水渠,引温榆河水进入各居住组团,或者在节点处形成湖面,以增加人们的亲水面。同时,新的水系也可以增加蓄洪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4)改造排水渠。现状温榆河区域内沟渠密布,纵横交错,乡村级的排水渠近50条,对区域内的水系统和景观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结合现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规划对排水渠提出新的构想,即在保留现状排水体系以满足防洪排水的需求这一前提下,适当改造排水渠,使之成为防洪、排水、生物净化、景观、娱乐等多功能的综合水系。
  6.2 绿化规划
  (1)尽量保留现有场地的原生植被,尽量使用南京的乡土树种。
  (2)沿河边缘,规划最小宽度100m的防护林带,形成自然边缘。这条林带连接高速路和快速路两侧的交通防护林带,形成林带体系,它仿佛绿楔伸入城市,形成了连接河与城市的绿色通廊。
  (3)沿河水流方向,根据现有用地的实际情况,形成岛、乡、埠、林、田等5种种植形态。如“岛”区域内以湿地系统为基础,布置水生林和湿地植物群;在“乡”区域形成了农田和林带相互穿插的形态;在“埠”区域形成庭院式的种植形态。
  (4)根据生物演替的规律,合理配置速生树种和优势树种的比例。在近期形成速生树种如毛白杨、垂柳、旱柳、白蜡、臭椿、泡桐等组成的防护林带,在远期形成以优势树种如银杏、刺槐、胡桃、油松等为主体,物种多样的稳定的生态走廊。
  6.3 生态规划
  (1)设置有机驳岸。所有的河岸与河底不做硬质衬砌。
  (2)以草坡入水,加以水生植物及垂柳、水杉等耐涝树木护岸。
  (3)由于城市快速干道穿过区域而造成生态廊道的断裂,因此规划在交通干道与生物道的交叉点设置生态立交点,以保证生物迁移通廊的通达性。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