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用户消费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21:21:37
1.1目的及国内知识付费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移动支付手段完善,文化消费需求提升,近几年来,知识付费市场逐渐形成并得到快速发展。知识付费,是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出现的一种通过分享知识信息来获取收益的传播模式。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知识付费是指个人通过线上交易手段有偿分享自己的知识或经验,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来达到信息的更优配置。
2013-2015年是知识付费的探索期。2013年以前,知识分享平台以搜索为入口,主要是免费的问答与科普平台,以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为代表。2014-2015年,新浪微博和微信先后开通打赏功能,付费微信群出现,公众对内容的付费态度开始转变;同时国内对于盗版的严厉打击引导公众养成内容付费意识和习惯,免费的知识分享开始进入知识分享经济的发展中。2015年年底-2017年进入知识付费爆发期,知识付费的产品模式和内容品类逐渐多样。2015年4月,果壳网推辞了一对一付费咨询产品“在行”,同年12月,“逻辑思维”宣布推出“得到”APP,知识付费行业风口初现。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好好说话”等知识付费产品涌现。2017年,知乎、分答、得到和喜马拉雅FM四家公司突出重围,占据行业领先地位。2017年年底至今,知识付费行业进入调整期。在知识付费行业飞速发展之后,四大知识付费平台的活跃用户规模虽仍在增长,但趋势已在放缓;另外,行业内频频出现欺诈事件,行业规范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知识付费行业的迅速发展,也涌现出一些问题。缺少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基于移动终端的碎片学习体验不利于进行深度思考,不利于最大化学习效果,甚至可能会不及预期;主要产品形态和内容品类逐渐趋同,呈现同质化现象;盗版问题频发。
本文立足于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现状, 对我国知识付费用户的使用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寻求增强用户实用意愿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界定影响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相关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关于内容付费领域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使行为意向转化为真实行动。
1.2研究意义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知识付费相关理论,挖掘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界定影响知识付费用户消费行为的因素,从研究结果中提出增强用户使用意愿的具体建议和举措,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国内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现状,以使用满意度理论、技术接受模型、计划使用模型和持续使用理论等为支撑,以大量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源于实际,所提出的建议和改进举措对于增强知识付费用户使用意愿,推动用户将行为意向转化为真实行动,有助于知识付费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