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广告学 > 正文

论媒体人的职业坚守毕业论文

 2020-04-10 16:45:12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和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取而代之,我国媒体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媒体队伍持续发展强大,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与此相一致的是,媒体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拔得头筹,虚假新闻等失实报道现象时有发生,对媒体人的职业坚守的讨论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将探究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媒体人在其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媒体人的职业坚守并提出应对策咯和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虚假新闻;媒体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Abstract

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planned economy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by market economy, China's media industry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media team continues to develop powerful, shows a tendency of growing, consistent with this is that the media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has scooped the top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such as false news story is often happened, stick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dia career and it is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causes of false news, the role of media in the produce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media people stick to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hould cough up and the suggestion,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ndustry.

Keywords: false news; media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integrity

目 录

文献综述 1

第1章 绪论 2

1.1 论文研究背景 2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3

1.2.1研究目标 3

1.2.2研究意义 3

1.3 研究内容 3

1.4 研究方法 3

1.4.1文献分析法 3

1.4.2实证案例分析法 4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5

2.1媒体人职业操守的定义 5

2.2 虚假新闻的定义 5

2.3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5

第3章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研究 7

3.1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表现 7

3.1.1新闻从业人员理论修养欠缺 7

3.1.2 媒体人职业责任意识淡薄 8

3.1.3 媒体人客观被“骗” 9

3.2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客观原因 9

3.2.1 政治因素的影响 9

3.2.2法律监管机制缺失 10

3.2.3市场的激烈竞争 10

3.2.4受众猎奇的独特心理需求 11

第4章 媒体人职业操守提升策略研究 12

4.1 多维度报道,保证新闻真实 12

4.2 妙手著文章 13

4.3 担起媒体社会责任 13

4.4 人道主义关怀 13

4.5 重视媒体人业务素养的修炼 14

4.6 加强媒体人职业道德的建设 14

4.7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文献综述

如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如火如荼,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高速期,媒体和媒体人的数量急速增长,这也引起了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媒体人的职业坚守的丰富研究。

王伟东在《论记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一文中认为在大众与媒体之间紧紧相连的是记者,媒体的发展和命运在一些意义上被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操守所决定,记者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勇于承担起媒体职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1]]

马瀚、姚成得在《试论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中提出如今有些媒体人受到功名利禄的诱惑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触碰到职业底线,亵渎了媒体尊严。继而又在此情况下将媒体人要自律、善意、真实、正义的职业操守和准则提出来,希望现代媒体人能提高专业素养、坚守职业操守[[2]]

陈潮亮在《严以修身 坚守理想》这篇文章中鲜明地指出媒体人有见利忘义,践踏公信、捕风捉影,哗众取宠和坐井观天,自欺欺人等等的从业问题,然后从要多担当、多自省、多维度、多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他对媒体人的期待[[3]]

我在认真阅读了众多文献资料之后,对媒体行业和媒体人有了新的认识,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媒体人在其产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媒体人该有的职业修养三个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反思并在最后提出了使媒体人坚守职业操守的建议。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在经历了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之后,网络已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其首要原因在于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预见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阔未来,2005年菲利普•迈耶更是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唱衰纸媒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不绝如耳。虽然网络信息的传播极为便利高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媒大多具有自己坚定的新闻信仰,因此长久以来为优质内容的传播提供着保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媒逐渐占据了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在大大颠覆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众多新闻资讯平台为争夺用户注意力,不断制造着噱头和引人瞩目的标题来吸引流量,内容的失控陷入毫无秩序的野蛮生长。

2018年初由工信部情报所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公信力调查报告》通过对2017年中国互联网媒体环境现状、媒体公信力、媒体责任等方面用户调查进行分析,指出2017年内容产业弊端丛生,虚假新闻、低俗资讯内容泛滥;内容被流量裹挟;媒体公信力下降等诸多问题。该报告显示,有53.35%的网络用户以网络新闻作为获取信息资讯的主要渠道,但涉及信息有效性问题时,其中至少有37.06%的用户表示“经常在大量的信息中找不到自己最需要的内容”。这意味着,网络信息尽管因其自身极具时效性和便捷性而备受用户青睐,但信息严重过载和知识密度总体偏低的情况愈发严重,用户因所接收信息过载而愈发焦虑。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普及和发展速度加快,使得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的传播更为便捷,造成了网络新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面对大量毫无判断依据的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不少网络用户陷入了这样的困境:有 47.13%的网络用户表示经常无法辨别所接收信息的真实性。毫无疑问,泛滥的虚假新闻及网络谣言已同“标题党”和“三俗新闻”一起,作为网络信息三大公害,成为众矢之的。

造成上述现象的答案显而易见。在这种流量就是一切的网络大环境中,某些机构甚至个人,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和10W ,使得新闻炒作、网络公关、恶意编造、商业营销及新闻恶搞频发,其中既有编造者的有意为之,又有新媒体筛选过程中的失察,以及自媒体断章取义的加工。当然,从以上调查数据也不难看出,作为社会舆论的整合者和传播者,如果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让用户无从判断真假,就会逐渐丧失媒体的公信力,一旦网络媒体公信力下滑成为普遍现象,媒体的责任底线就遭遇了挑战。因此,网络媒体更应当明白,在自身依托网络时效性和便捷性得以迅猛发展,影响力和覆盖率方面获得巨大优势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肩膀上所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本文将立足于媒体行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媒体人在虚假新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媒体人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提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媒介素养的具体方法,使其能不忘初衷,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提升媒体公信力。

1.2 研究目标及意义

1.2.1研究目标

通过实证及资料收集整理获得并总结出现虚假新闻的因素。

立足各项因素,分析媒体人在虚假新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由此提出媒体人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以此为依据,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提出具体的改进举措和建议。

1.2.2研究意义

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理论意义为: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如今媒体行业发展模式,发现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分析新媒介时代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有的放矢提出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媒介素养的具体建议和举措。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现实意义为:本文立足于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大量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源于实际,所提出的建议和改进举措对于坚守媒体人的职业精神,提高媒体公信力具有极大的参考性,有助于加强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1.3 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对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现状作出具体分析,整合出新媒介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由于新媒介的出现,新闻传播呈现出了几何式爆炸的状态,一些媒体人或为了炒作出名哗众取宠,或为了私人恩怨诋毁他人,或为了报复社会,造成大众的恐慌,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需求,出现了虚假新闻泛滥的状况;根据对大量资料以及实证的阅读整理和研究,分析出媒体人在虚假新闻产生过程中的各类作用和媒体人应该坚守的职业操守;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作出总结,对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和举措,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及实证案例分析法,具体如下:

1.4.1文献分析法

通过搜集、阅读、整理一些相关文献内容后,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支撑。

1.4.2实证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典型虚假新闻的实证调查分析,得到媒体人在虚假新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他们应该坚守的职业素养并提出建议和举措。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媒体人职业操守的定义

何谓职业操守?职业操守就是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务必要遵守的行业规范以及道德底线,是从业者以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依据被进行的内化和规训。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也即媒体人的素养,包括有在新闻伦理和法规层面被强调的新闻职业道德、基础的业务水平、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等,这不仅仅只是新闻从业者个人的操守素养问题,更是一种能够关联着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行业自律问题。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作为量度新闻媒体的成长程度和发展水平的系统的“短板”,不但对他们的专业格调和品味有关键的影响,而且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荣誉度以及价值导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新闻媒体从业者在不论如何困难艰苦的现实环境和不论如何错综复杂的关系环境中,都一定要保证坚守新闻理想,牢牢地捍卫职业道德和操守,如此才能将新闻行业的强大作用发挥出来,弘扬社会正能量。

2.2 虚假新闻的定义

虚假新闻即是失实报道,是各种媒体发布出来的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新闻报道,是为了能够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的发布假信息从而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是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意愿或依据他人的意志进行报道的“新闻”。新闻学中对虚假新闻的定义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一点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3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经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无中生有,虚构新闻,将本来并未发生过的事情通过伪装或者捏造进行传播。例如香港大公报曾经刊发过的《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这篇文章经过核查被发现其实是虚假新闻。第二种,诬捏臆造细节,这一种虚假新闻在具体的细节上与真实情况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比如篡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等,但是关键事实、关键事件是确实、可靠、实在的。例如2010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玉树地震中搜救犬救出32人后牺牲”,而这件事情原本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映秀灾区发生的。第三种,穿凿附会,断章取义,这一种虚假新闻总是截取真实新闻事件其中的片段用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赢来他们对该事件的关注。还有第四种虚假新闻任意添加,将新闻事件扩大到夸张的地步,例如说部分媒体在一些灾害事件发生后,为了使自己的报道能够达到轰动、震撼人心的效果而夸大死亡人数。

第3章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研究

3.1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表现

3.1.1新闻从业人员理论修养欠缺

在新闻行业中,媒体从业人员自己本身的素质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的质量。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从10000人左右增加至如今的近800000人,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在其中的很多人员由于并未得到专业的新闻业务培训,在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方面是欠缺的,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的现今更是如此。当前的媒体从业人员大都比较年轻且具有流动性高的特点,再加上配套的培训机制不够到位,一些记者涉世不深,因而经验也不足,还未形成正确的新闻观,没有足够的职业素养,采访不够认真细致,对新闻事件和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鉴别的经验很是欠缺,不能做到及时确切的鉴别有些方面的不实虚假新闻。尤其当报道发生在其不擅长和不熟悉的领域里时,他们往往会因为受到自身知识背景和知识领域的约束而轻忽报道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的原则。还有记者并不深入实际,不去认真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而是偷懒、偷工减料,仅仅靠局部的单方面的采访去写新闻,还有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做不到及时准确的甄别一些方面的虚假新闻,在这种境况下,虚假新闻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每一则新闻的产生都离不开媒体人的采、写、编、发四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若有不真实、不客观的行为发生,便会滋生虚假新闻。

(1)新闻的“采”和“写”

新闻的“采”就是采集新闻线索和资料,新闻的“写”则是由新闻记者编写新闻稿子。倘若记者在这两个环节内采写的新闻不是切实发生的,便会造成虚假新闻的发生。部分记者在知道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要表达的主题并不相符的情况下仍然强行写出,会产生大批虚假新闻;一些记者经常利用网络上的未经实证的信息作为自己的新闻,这种做法看起来省事省力,但这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把事实变得很片面;更有个别记者会受到一些利益的诱惑或者是出于达到某种新闻报道要求的原因,会做出参与编造虚假新闻的事情。

(2)新闻的“编”

新闻的“编”就是编辑,在这一环节中,新闻从业人员会公平客观地选择、加工、修改新闻稿子,新闻工作者中的编辑在媒介的品质优劣方面身负要紧并且直接的重任,因此编辑在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这一个环节内,如果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地犯了疏忽大意的错误,虚假新闻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

(3)新闻的“发”

新闻的“发”就是新闻的宣发、发行发表。在这一环节中,如若媒体从业人浮躁、失察而出现印刷等等一些技术方面的失误,那么虚假新闻便会随之产生。

3.1.2 媒体人职业责任意识淡薄

道德欠缺,真实被利益取代。身为新闻传播的关键媒介,数量众多的新闻从业人员理所应当地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新闻报道,严格坚守和奉行新闻这份工作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就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进行报道的关键特征和信条的其中一点就是客观性原则,《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作为联合国的国际新闻道德规约,其第一条就是“尊重真理既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记者的第一责任”,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行业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虚假新闻的产生便是新闻行业职业道德没有得到有效遵循的突出表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本是对新闻媒体人的刻画和写照,但是因为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有所欠缺,虚假新闻总是持续不断地出现。有的记者受到个人或者小集体的利益的诱惑,将严格谨慎的“把关人”的身份抛至一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弃至一边,只沉迷于利益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些媒体人出于谋获私利的原因会对事实进行扭曲甚至主观杜撰,他们为利益所驱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跌入“一切向钱看”的陷阱,随意捏造情节,靠想象丰富和填充描写,将细节极尽放大等等,以稿谋私,牺牲真实性这个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首要准则,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谋取名誉上或经济上一时的暴利,成为利益的俘虏。以下将分三点举例说明。

(1)受利益诱惑编造新闻

我国西南地区的足球项目采访的竞争在二十世纪初非常的激烈,有很多报纸媒体便都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足球项目记者每泄露一条相关新闻就会扣罚50元,而每写出一条独家新闻就会奖赏100元。于是,有的媒体人就会被金钱利益俘虏,凭空编造所谓的“独家新闻”,再加上有一些不知内情的外地媒体会转载当地的足球新闻报道,虚假新闻几乎给全国各地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2)受名誉诱惑编造新闻

在如今媒体竞争尤其是体育新闻行业的竞争甚嚣尘上的境况下,媒体记者如果想要获得独家头条新闻或专访非常难,因此如若有媒体人得到独家新闻,他便极有可能获得名誉。一家体育专业报纸媒体的一位媒体记者仅仅只是在遇见一个国际球星时得到了一张合影,他却把网络上的资料整理杜撰成了一篇专访,虽然最终被揭穿,但还是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夸大事实编造新闻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一些以张国政的教练使用金钱在比赛现场“激”得金牌为素材的新闻报道诸如《教练使诈,国政夺金》、《举重教练陈文斌透露张国政夺金秘密:“贪财”贪出来的金牌》等等纷纷出现,但事实是一个媒体记者为求轰动效应,吸引人们的眼球,将玩笑话当作事实,凭空编造细节和对话写出来的虚假新闻。当中国健儿还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之时却出现如此的新闻报道,不论对观众还是中国代表团都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恶劣影响。媒体人始终都不能将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态度和作风抛之脑后,不然犯错就是在所难免的。

3.1.3 媒体人客观被“骗”

虚假新闻的产生在有些时候也是新闻事件当事人说假话而造成的,在这种时候媒体记者能够提出质疑,多多思考,坚持以清醒的精神状态沉着冷静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虚假新闻还是时有发生,例如发表于2006年的虚假新闻《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当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议论,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之时,却发生了新闻事件当事人公开承认自己撒了谎的事情,自己的肚子并非怀孕,而是填了20件东西假扮的。媒体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有对事情的整体描写,更是有不少的细节描写,在这种情况下都没有发现造假出来的肚子,媒体人的失责在所难辞。再例如发表于2013年的《小女孩为中暑清洁工撑伞》和《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老人乞丐喂饭》这两篇有意炒作、经过商业谋划的虚假新闻,虽然媒体记者的“编造”并非主观刻意,但也确实是由于其没有仔细甄别核实事件策划人的爆料和前方通讯员的文章,除此之外还在稿件中以亲临事件现场的口吻进行新闻报道的失责行为导致的。

3.2 媒体人职业道德失范客观原因

3.2.1 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新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不能不受所处时代的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因为政治原因而产生的虚假新闻便时有发生,在中国古时,历任封建专制统治者经常利用假新闻欺骗和控制广大百姓,从而达到巩固其封建统治,维护其统治利益的目的;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资产阶级同样使用虚假新闻来营造出社会生产力发达,劳动分配平均的假象来遮掩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的无情剥削;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闭塞的通讯得到发展,再加上网络的逐渐普及等等,社会大众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获取消息和真相,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还有一些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刻意出现的虚假新闻,比如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的《纽约时报》2005年3月13日发表了《布什当政—一个预制新闻的新时代》来揭穿美国政府控制新闻、遮掩战争真相的肮脏事实。与政治相关的因素很容易在特殊的情况下成为虚假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例如,在战争中,为了鼓励士兵们的士气,与战双方将谎报结果;出于达到削弱敌对者气势的目的,资产阶级政党总会做出捏造真相的事情;在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政府不时发布浮夸的生产量用来鼓舞百姓使他们力争上游。与此相一致的是,在政治的大环境下,深受其影响的大众主流文化也不能幸免,因为它与政治息息相关,更能为虚假新闻提供文化支撑。

3.2.2法律监管机制缺失

首先,新闻审查监管不足。

从2008年起在网络媒体上出现虚假新闻的数量一直高居不下,这是由于和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并没有较为严格的三审制度,约束相对来说不够严苛,但是现如今,在媒体逐渐向市场化发展的情况下,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首发新闻和独家新闻在猛烈的新闻媒体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了他们争相追求的热点。在有些时候,一些记者的新闻稿乍看一下很有价值,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或者单纯只是为了能够抢占新闻热点,媒体就会有意无意的将内部审核标准放宽。例如说在2012年刊发的《女兵学习十八大精神》一文中,记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浏览量,吸引观众的注意,使用的照片是刻意摆拍的而非自然拍摄,此事是由网友首先揭露出来的,很明显本文的编辑以及主编们在发文时并没有审查出来这个错误,他们松懈了审核,在把关上缺少了认真细致。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