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抗浮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2020-04-15 15:28:08
随着近30年来国内外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引起的结构上浮、变形甚至破坏的案例屡见不鲜,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及抗浮措施在地下结构中逐渐得到重视。
抗浮水位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既需要对现有场地地下水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也需要对未来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地下水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抗浮水位问题涉及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土力学和结构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加之我国地域辽阔、气象水文条件、地质及岩土条件和城市水资源分布等因素差异很大,因此迄今为止抗浮水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方法技术体系,故在工程实践中多以经验为主,分歧较大。在抗浮设计中,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控制性失效模式进行抗浮验算是广大工程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现行设计规范对水浮力分项系数尚未有统一的规定,结构设计时缺乏明确依据。
相对发达国家的抗浮而言,受目前技术经济条件制约,我国还是以被动抗浮措施为主,其安全性和造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浮水位”这一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相关研究在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绿色施工理念的增强,许多地区(如北京市、山东省等)逐渐提倡优先采用止水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尤其是北京地区,自2008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推行帷幕方法地下水控制措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当建筑物基础以下存在可靠的隔水层时,落底式截水帷幕可以在临时性基坑工程中起到良好的地下水控制效果,一般在基坑回填完成后即退出使用功能。但若帷幕材料耐久性能够得以保证,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落底式截水帷幕仍可以作为一道有效屏障切断区域地下水与基底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但由于地下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当前技术经济等现实因素,在工程实践中悬挂式帷幕 降水组合式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很可能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常见的方法之一。
论文收集、归纳整理目前国内外关于抗浮设计的规范要求(主要是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和抗浮措施方面)、实践应用及理论研究进展,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过去几十年中抗浮设计相关研究的发展路线,分析目前研究的分歧的关键点,同时了解过去西方基建建设中的经验学习,展望国内抗浮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验证。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1.总结典型的抗浮水位概念,明确每种抗浮水位概念的设立原则,比较这些抗浮水位概念的区别,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每种概念中不足之处,提出加以改进的思路。
2.总结归纳国内外与抗浮设计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确定其确定的原则,找出规范中尚未明确规定的部分,根据对相关研究的搜集和了解,提出改进思路与改进方向,并提供合理的论述。
3.收集关于抗浮水位设计的工程实例,通过使用不同的抗浮设计理论,进行抗浮设计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明确不同方法确定的浮荷载的差异,并提出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总结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思路并加以验证。
4.搜集、调查相关的新闻报道,理论研究,工程应用。分析我国在抗浮结构设计的现状,总结归纳国内外抗浮措施的应用技术,并分析其施用原理,应用场景,主要优势,普遍推广时具有的劣势。
5.总结分析国内外抗浮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国外处于同等发展水平时所采取的方案的基础上,汲取解决我国现阶段抗浮设计问题的灵感和方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验证。3. 参考文献[1]鲁昂,阎钟巍,尤天直,等.建筑地下室抗浮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17,Vol.47 (S1):1142-1145).
[2]范重,曹爽,刘涛.地下室防水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建筑结构,2016,36(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