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渤海渔村剪纸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23:47:33  

摘 要

中国的民间剪纸类型繁多,渤海渔村剪纸以其鲜明的渔村风格独树一帜。本文从其所在的黄骅地区的海洋文化、民间习俗等讨论其形成背景,对渤海渔村剪纸的制作工艺手法技巧、靠海取海的题材特征、剪渔剪海的形式特征等展开全面研究,针对其保护和传承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总结,并提出有关其传承和保护的创新方案,以助益渤海渔村剪纸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渤海渔村剪纸;海洋文化;艺术风格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folk paper-cut in China. The paper-cut in Bohai Fishing Village is unique with its distinctive fishing village sty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its formation from the marine culture and folk customs in Huanghua area. It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techniques and techniques of making paper-cut in fishing villages in the Bohai Se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the forms of fishing and sea-cutting. It also investigat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schemes for it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aper-cut in fishing villages of Bohai Sea.

Key Words:Bohai Fishing Village Paper-cut; Marine Culture; Artistic Styl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综述 1

1.3 研究方法 2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第2章 渤海渔村剪纸的形成背景 4

2.1 渤海渔村剪纸的历史与现状 4

2.2 黄骅地区的海洋文化 4

2.3 黄骅地区的民间习俗 5

第3章 渤海渔村剪纸的制作工艺与手法技巧 6

3.1 剪纸的材料选择 6

3.2 剪纸的方法 6

第4章 取材偏好——靠海取海 7

4.1 海洋风物 7

4.2 渔民生活 8

4.2.1 赶海生活 8

4.2.2居家生活 9

4.3 渔村新事 10

第5章 形式特征——剪“渔”剪“海” 12

5.1 纹样:网纹、水纹、锯齿纹 12

5.2 构图特征 13

第6章 结语 14

6.1 渤海渔村剪纸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14

6.2 渤海渔村剪纸的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 14

6.3 渤海渔村剪纸的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人类文明资源。保护和维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1]现如今一大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复兴起来。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人们发掘出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创造了条件,让它们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而非文化物质遗产所带来的并不仅有其本身,更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新产业的发展。

在各种光辉且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剪纸艺术扎根于民间,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而创造出来的,其工具简单材料价格低廉,因而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各地因环境不同风俗文化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剪纸艺术。说到河北剪纸艺术,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蔚县剪纸,而还有一个地方的剪纸艺术往往被人们忽略,渤海渔村剪纸。渤海渔村剪纸艺术起源、发展并盛行于黄骅市渤海渔乡——歧口一带。[2]歧口位置在河北省的黄骅市境内的东北方位,北边就是天津,东部紧挨渤海,从古代开始当地人民就非常重视渔业的发展。这里海产资源丰硕,有非常丰富的海洋鱼类等优质海洋产品。这么多年以来,渔民们耕海牧鱼。正是依托了这种独特的蓝色文化,使得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在这里生根繁衍,香火流传。[3]渤海渔村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拥有独到的艺术特色,但其因为地处偏远,纸质的特殊性保存困难所以鲜为人知。因此本文将渤海渔村剪纸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渤海渔村剪纸的工艺特点,使其能够被大众所了解。

1.2 研究综述

渤海渔村剪纸因为地处沿海一带,所以取材独特有用特有的艺术风格。但是因为其位置偏远且在当地重视力度不够所以关于渤海渔村剪纸方面的研究资料是是非常匮乏的,仅仅在当地有一家传承下来有被提及。国内关于渤海渔村的剪纸也非常少见。研究资料仅限于当地学者研究的几篇。

安娜的《渤海渔村剪纸视觉形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2012)一文中,详细描写了渤海渔村的地域文化背景,介绍了一些当地传统的文化风俗。并对渤海渔村剪纸的传统图案做了分析,构成了笔者的研究基础,浅谈了渤海渔村剪纸的题材寓意,只是笼统概括地提到艺术寓意丰富,从传统的吉祥纹样象征中得出了渤海渔村人民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从《福寿图》中归纳出人们对于生命延续的期盼。从各富贵题材中得出吉祥的寓意。本文笔者将题材更为细致地划分出来,对不同题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在其讲究的基础上笔者将更深入的分析渤海渔村剪纸艺术风格特点,对其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不只停留在传统图案方面。以及分析如何使渤海渔村剪纸不失去传风格延续下去,而不是成为当代消费的产物。

高雪莲的《渤海渔村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2012)一文中简要描述了渤海渔村剪纸的历史以及渤海渔村产业的发展思路,并对如何保护和传承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对策。一是创建剪纸博物馆,本文了解到传承人已经对此创建了博物馆,所以没有再在这个方面进行创新。二是开发剪纸风格的动漫和游戏。本文根据此观点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延伸。丰富了创新内容。三是建设剪纸风情文化街,本文从此观点出发,创建更有针对性保护传统渤海渔村剪纸风格的措施,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作者没有对渤海渔村剪纸的风格特点进行系统的了解与分析,仅仅谈到产业的发展。笔者在本文中着重研究与分析渤海渔村剪纸的风格特点,令其独有的风格特点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将在其所设定的发展对策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对策。

药丽霞的《渤海渔村剪纸文化内涵探究》(2012)一文中主要描写了渤海渔村剪纸来源其地区的独特性。以及渤海渔村剪纸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有五个小点,一是辟邪去灾,祈求平安。二是祈求多子多福。三是祈求平安出海归来。四是伦理道德,教育后代。五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没有进行一个更为系统的分类也并没有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叙述,本文吸收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帮助笔者更好的研究渤海渔村剪纸的艺术风格。在其基础上笔者对渤海渔村剪纸的文化内涵做了更加细致的分类,和重点突出传统风格的渤海渔村剪纸。

鲍家虎的《剪纸艺术》(2016)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分析了剪纸的历史背景以及剪纸的种类,具体分析了剪纸在民俗文化意义上的特点和剪纸在艺术上的特点。还有对剪纸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及对剪纸艺术的展望。结构分明易懂。本文将学习此结构来对渤海渔村剪纸进行系统的撰写与总结。总而言之从国外到国内的相关著作与论文来看,对于渤海渔村剪纸的艺术风格形式的研究是少之又少的,本文将以渤海渔村剪纸的艺术风格形式进行深入分析,为保护渤海渔村剪纸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3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主要从中国知网期刊网、传承人的文章得来。把相关理论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

田野调查法:在实地田野调研过程中,进入到渤海渔村剪纸的发源地,对于渤海渔村剪纸的传承人进行采访、录音,整理渤海渔村剪纸的作品和相关的剪纸图片。

风格学的形式分析法:通过对剪纸图片的积累归纳总结,提取分析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风格。

1.4研究目的和意义

渤海渔村剪纸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极具地方特色,渤海渔村剪纸在剪纸艺术中的一束奇葩。当前学界关于剪纸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渤海渔村剪纸的研究却十分有限。使得渤海渔村剪纸的知名度仅局限于当地,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发掘出来。

本文研究渤海渔村剪纸的目的主要在于认识和发掘海渔村剪纸的艺术特色、价值和文化意义,丰富大家对这一中国剪纸大家族中一员的认识。

研究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宣传渤海渔村剪纸,提升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第2章 渤海渔村剪纸的形成背景

2.1渤海渔村剪纸的历史与现状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人们运用金银箔、皮革和丝织品进行创作在材料上进行雕刻镂空图案,制成装饰品。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在西周时的“剪桐封弟”的故事,也是现存的剪纸工艺的最早记载。渤海渔村剪纸起源、发展并盛行与黄骅渤海渔乡——歧口。位于河北省黄骅市东北部最早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清朝初期。起源于对渔民的出海祈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作物的丰收等。人们将剪好的窗花贴在渔船以及窗户上来求得顺遂,这种文化的形式在渤海一带广为流传,也承载了渔民们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的勇往无前的精神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理念。

渤海渔村剪纸的主要创作者是渔村当中的广大劳动妇女。他们在剪纸艺术中融入了渔村特有的渔家生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仅是在技艺上的传承更是在精神上的传承。剪纸不仅是广大劳动妇女对出海打渔的亲人能够平平安安、满载而归的精神寄托还是她们聪明勤巧和无以复加的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

渤海渔村剪纸不仅有自发性的学习,还有继承性的延续。渤海渔村剪纸形成体系还是因为第一代传承人,生活在歧口村的赵国英老人。从那时起开始赵国英老人就会在逢喜事或者祭拜海神娘娘时为百姓剪纸祈福。之后老人又将这种富有精神传承的剪纸技术传授给其外孙女韩宝菊,韩宝菊女士成为了渤海渔村剪纸的传承人。正是因为韩宝菊女士,渤海渔村剪纸迎来了小高潮。其作品更具有渤海渔村的特色。九五年韩宝菊就在首届中华巧女工艺品大赛中,凭借渤海潮系列作品获奖并获得“中华巧女”的称号。其作品《香港回归》、《徐福东渡》、《中华龙寿图》、《鸡有五德》等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在2009年被确定为河北省渤海渔村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渤海渔村剪纸。让渤海渔村剪纸不仅停留在渔村中,也让外界看到在中国的北部还有这样独特风格的剪纸艺术。

现如今渤海渔村剪纸的技术已经交到了第五代传承人:白金磊的手上。其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元素,具有极强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渤海渔村剪纸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发现、认识。

2.2黄骅地区的海洋文化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的东部临渤海,在渤海湾的西岸。因为其位置关系这里的海洋渔业资源十分的丰富。为黄骅市带来了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海洋文化”。黄骅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生存,早在隋文帝时这一带就是贸易集散地也从侧面反映出因为位置的优越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相当繁华,商业带动其他行业比如盐业、渔也也非常发达,人们的生活文化极其丰富。到了现代,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大海也是息息相关,其“海洋文化”根植于隋朝延续至今。

正是有“海洋文化”的铺垫,剪纸艺术在这里得到发展及流传。这里的渔民因为靠海世代以打渔为生,原来生产力水平不高渔民只身冒险面对凶险大海,家中的亲人这时把美好的祝愿以及祈祷深深的刻印在红色的剪纸当中,贴在窗户上用来祈愿出海的亲人们能够平安归来,能够满载而归。在日常的出海活动中人们也会把剪好的作品贴在船上,有着船头压浪舵后生风的寓意。保佑出海的船稳且快出海的人能够平安归来。在黄骅还有“三月三赶海”就是在春暖花开时第一批出海的人们聚集起来一同出海。其家人们把渔网衣服等必备品准备好等待家人出海赶海并在在岸边举行的祭祀活动。还有早先渔人必备的渔家三宝:旧船茅屋破棉袄。那时的人们有这三件宝贝就可以丰衣足食了。这种艺术形式因为成本低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流传,仅仅一把小剪刀一张普通的红纸就能表现出当地人的美好愿望以及高超的技术。把海边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深刻的记录下来。这种艺术不仅拥有相当浓郁的渔家气息其中还伴随着原始艺术的质朴的美感。

2.3黄骅地区的民间习俗

黄骅地区地域习俗众多,剪纸手工艺人也会把剪纸运用在各式各样的习俗之中。例如黄骅地区有一个特有的习俗文化,那就是在早些时候每每有人家结婚时,人们会把红纸剪成石榴和桃子的样子,将石榴贴在原来的炕沿上,将桃子贴在门框上。寓意为上炕石榴下炕桃,石榴代表着人们祈求多子多福而桃子则是代表着长寿,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还有在早前人们结婚时在“三大件”自行车的前车盖和后车座上都会贴带有喜鹊和“囍”字图案的剪纸作品,以表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在用来装小件嫁妆的盒子上也会贴上代表祝福的剪纸。

这里在黄骅的东部,渤海湾的西海边有21个堡。这些堡由南到北依次排开,整整齐齐。关于这些堡也有独特的传说:在很早之前,渤海边仅仅是一片海浪形成的冲积平原,这片平原寸草不生。之后有位神仙路过此地为其种下沙树,控制住了漫天的黄沙,大量的鱼虾也得以显露出来。于是劝人们到此地生存打渔,姓贾的人家先来此地居住形成了现在的贾家堡,之后来的人在旁边形成了其他20个堡。这就是20个海堡的由来,当时劝他们的神仙被奉为海神娘娘,并在赵家堡为其立了雕像,没到出海时总会有人来祭拜。形成了独特的海堡文化。

第3章 渤海渔村剪纸的制作工艺与手法技巧

3.1剪纸的材料选择

传统剪纸中在剪纸的材料中也大致分为单色剪纸以及复色剪纸。单色剪纸有分成单张剪纸和折叠剪纸,其中折叠剪纸较能体现剪纸艺术的特质以及优势。折叠剪纸可以折叠数次剪成团花、对称、三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图案,这是其他类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复色剪纸表现方法较为多样,其中包括:衬色、拼色、点染色、填色、勾绘以及木印。

渤海渔村剪纸在材料上多为单色剪纸,几乎没有复色剪纸多用简单的安徽泾县产出的单面红色纸进行创作。但在如今,第五代传承人白金磊还运用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例如丝绸布料等。这种新型的材料也为渤海渔村剪纸增添了活力。

3.2剪纸的方法

传统剪纸有三种方法:

一是在稿样下固定垫下数张色纸,用不同大小的剪刀依照稿子的模样来铰剜出形状,大多数熟练的剪纸艺人并不需要稿子就能胸有成竹的随手剪出优美的图案。

二是利用刻刀,一般艺人用一把锋利的斜口刀在特制的蜡盘上上上下走刀,一次能刻10至50张图样。有的用大小各种不同的形刀,例如大小不一的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特形刀,下面垫上硬板根据稿样,依次换刀直切。有的不需要复数刻纸的,只用刀片在纸上划剺即可。

三是撕纸即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去撕纸,这种形式图形边缘出现自然的毛边令作品有古朴、纯厚的质感。

渤海渔村剪纸富有浓郁的渔家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非常生动形象且形式多样,在工具上大多运用剪刀进行创作90%都是运用剪刀,刻刀在更为细小的地方会用到但是并不多见。讲究“手随心动”,并不需要稿样就能独立完成。真正做到了胸有成竹,剪心中所想,表心中所向。在用剪方式上也许是当地人看惯了大海的潮涨潮落,看惯了渔网,看惯了鱼的鳞纹流线更为自然流畅,图像更为大气饱满。剪纸心法遵循“由内而外,由粗到细,毛刺均匀,剪刀不随线要随着心走,阴阳互补”的规律。

传承人根据不中的题材自由地形成剪、刻、镂空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阴刻与阳刻交织的表现方式。留白的地方多为阳刻,红色纸的部分多为阴刻。形成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非大面积的留白。在单色剪纸的折叠次数上之前多对折或三折,不会太多。四折多为团花类也比较少。

第4章 取材偏好——靠海取海

渤海渔村剪纸在题材上有很多,在传统节日上用来祈福,以及在婚礼上的“上炕石榴,下炕桃。”[4]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其海洋文化的取材,例如“虾儿跃,鱼儿跳,螃蟹横行船上跑。”[5]渔村百姓们在逢年过节以及恰逢喜事时所创造的剪纸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再加上北方海边人民多为粗犷、老实的性格特点,剪纸作品也非常的朴实和粗狂,相比较南方剪纸来说更具野性的魅力。这些不同取材和对生活的创造展现出了渔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1海洋风物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