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巨洲民俗艺术“探灯”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9:48:03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

1.1了解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探灯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探灯起源于明朝末年。是攸县莲塘坳镇巨洲村重要的春节民俗之
据清同治《攸县志》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谭氏家族从江西落户(当地人称落洲)到三面环水、一面临山的巨洲村(古称冷水洲)。明万历47年(1619年),这里曾流传过“冷水洲,冷水洲,水是忧来旱是忧。拼死拼活地里干,总是三年两不收。”人们为了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便根据当地“除夕的肉、元宵的火”的民俗,创制了探灯。用探灯的形式,探试着这谭氏家族本年的年成好与坏。用探灯火的旺与衰,探试着本年谭氏家族的命运兴与败。在人们虔诚的信念中,探灯犹如一盏神灯,庇佑着这一方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正是这永恒不熄的信念,让谭氏家族的祖祖辈辈、代代相传,至今传承了400余年。探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游灯。巨洲谭氏家族每年轮流做灯会会首,牵头组织出资出力,从正月十一日就开始忙碌起来,置办灯会用物资,组织安排灯会各项事项。文化革命期间停办过一段时期,改革开放后,探灯又悄然兴起,改以村委为代表,由村民小组轮流做会首。目前国内研究多是与探灯相似的其他地区元宵节的灯文化,并无直接对探灯研究的论文。

如2010年十月刊物《我国东南地区民间多断板龙灯的文化生态特征考索》中描述:多断板龙灯作为龙舞与彩灯艺术的结合体,是我国东南部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南北文化交流及帝王龙与民间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与原始宗教中的祈雨民俗有关,但更多地受到儒教中尊宗法、重礼教思想的影响。考证多断板龙灯的文化生态特征,是研究次文化区域多断板龙灯艺术个案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护传承该项艺术的重要基础。

2013年湖南人文社会科学院严明发表的《喜湖南攸县火龙灯研究》湖南攸县大同桥火龙灯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都要到家家户户表演,其独特的 造型、极具魅力的表演不仅仅给人们带来欢乐,更重要的是火龙灯本身是“龙”的形象,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民族图腾。它代表着吉祥、完美,代表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火龙灯表演是劳动人民生活形态的体现,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串门串户的连动表演,是沟通乡情、民情、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1996年匡军发表在《中国音乐》的《湖南的-龙灯锣鼓》中描述道:湘南主要指郴州、衡阳、零陵等地 区,为汉族聚居地, 以农耕为主, 水稻是主要作物, 有“耍龙灯”的传统习俗, 春节尤为盛大。汉族人认为,“ 龙”管水,故用“ 舞 龙” 来祈 祷 风调雨顺、 四季丰收。“ 耍龙灯”也成了农闲时重要的娱乐活动,且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左 传· 昭公十七年》云:“ 太啤氏以龙记, 故为 龙师而龙名” ,《礼记·礼运篇》记 有“ 麟、凤养龟、龙谓之四灵。 ” 故人视龙为神物、祥兆,民间习语 中“ 龙 脉”“生龙子”、“接龙孙办 等都表现了人们对龙的美好愿望.“龙灯锣 鼓”在人们心目中也早已成为吉祥的化身, 逢年过节, 人们都要借以表达祝福、崇敬、 虔诚等 美好的感情, 并被广泛地运用于迎亲、祝寿、送葬、祭祀等重要的民俗活动 中, 今天的入学、当兵、乔迁、迎送时亦用。

2012年12月陈万睿,陈婧发表的吉安龙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中表明我国的民间灯彩文化已具有两千多年历史,作为地

方民俗文化之一的吉安龙灯,却受到了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吉安现有龙灯的发展现状,加以研究分析,提出龙灯保护及传承的方法:弘扬民俗特色文化,不仅仅是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职责,还要靠地方群众和地方高校等共同完成,期望能为地方龙灯文化保护与传承尽微薄之力。

自2013年至今发表相关论文总数共10篇有关艺术特征及造型艺术、风格的论文仅占60%,谈论文化保护的占有40%。但缺少对民俗仪式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