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摄影 > 正文

《低分辨率》摄影组图创作文献综述

 2022-01-04 22:11:12  

全文总字数:6759字

文献综述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不论善恶美丑快乐悲伤,我们都被历史的长流裹挟着继续前进。在外在表现主要性格的同时,其内心深处的多面性格值得我们深思。内心隐藏的真实情绪常在作品中可以觅得一丝蛛丝马迹。

图像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直接由图像被捕捉的一刻决定(不考虑后期)。在编辑图像时,图像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并不相关。光线好,质量高;光线差,质量低。

现在人们对于照片好坏的判断,过于看重它们的外在形式和效果。对拍照变得越来越苛刻,光线不好不拍,构图不好不拍,也许正是在我们的迟疑中,好照片从我们眼皮底下溜走了。哪怕是手机拍摄后也要删掉模糊照片留下清晰的,再用几个小时把照片修的“精美”。当我们在欣赏包括徐肖冰在内的老一辈摄影家的照片时,发现他们并不会过分苛求光影效果和影像素质。其实摄影技术不是摄影的全部,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往往比技术更为重要。真正能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揭示人性本质,体现人文关怀,见证社会变迁的作品。

顾铮在《城市表情20世纪都市影像》[1]中提到比尔布兰特常常说“气氛”是照片的关键词。他说他发现“气氛有一种使平凡的事物充满美感的魔力”。在他的照片中,一种神秘的气氛统摄全体,伦敦的个性在这种气氛里悠然渗出,形成一种坚实地扎根于传统的历史整体感。甚至可以说,布兰特的伦敦照片就是以这种特殊的气氛为线索加以连贯的。这种照片像是形容词一样表达人们每个细腻的情绪,作品里装满了一份份不同的细节,就好像是在建构的一个个故事,放大并成为了私有的情绪日记,关于生活中看到的和看不到的情感,强烈而敏感地陪伴着作者。

过晓在《傻瓜的美学》[2]中说道“相机的眼睛与人的眼睛所看所见终是不同。对于大境界的呈现来说,人的心灵、生命的能见度和承载量要远远高于机器的技术含量。”

刘超在《读城》[3] 中说“摄像除想象力、技术之外,还需要一点运气。对我来说所想只是所想,有所准备的所遇才有可能变成所得。”

卢朝升在《就像走进从未听说过的信仰》[4]中说“生活中的任何瞬间,只要被相机所记录,就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按下快门,就是决定性的瞬间。”一年也只是一瞬间。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被凝固的只是影像,而生活本身是无法固定的。作为观看方式的延伸,人类发明了相机,可以记录各种细节,但实际上,人们对事物的观看是模糊的,而且很快消失在脑海里,很快就被新的影像替代,一闪而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