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动画《通》勾线、上色、配乐毕业论文
2021-11-06 20:11:20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动画电影和新时代颇受好评的动画电影,从发展历程、风格存在不足、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动画电影中人设的创作风格
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设计的风格演变及其变化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造型从最初拥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转变为吸收借鉴了大量日韩、欧美造型特征的形象,并逐渐向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外来文化转变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人物形象;创作风格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reative styles of Chinese animation films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shortcomings in styl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by analyzing traditional animation films and highly-regarded animation films in the new era.
The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le of character design in Chinese animated movies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chang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character modeling of Chinese animated films has changed from initially having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absorbing images that draw a lot of modeling features from Japan, South Kore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gradually changes to bo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ign cultures.
Key Words:China; animated film; character image; creative styl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新时代动画电影需提高文化软实力 1
1.2 早期动画充分汲取传统艺术 1
1.3 新时代角色造型需考虑市场需求 1
第2章 国产动画电影角色的发展历程 1
2.1早期作品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1
2.2中期作品低龄化严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失去活力 2
2.3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已作出突破 2
第3章 国产动画角色设计风格存在不足 2
3.1早期动画电影选题老套 2
3.2 现代动画电影借鉴日式形象成分过多 3
第4章 中国动画电影角色的未来发展趋势 3
4.1 动画角色设计方式革新 3
4.2角色外观设计紧跟现代主流审美 4
4.3深挖角色内在品质,塑造角色闪光点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第1章 绪论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年轻的文化产业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1.1 新时代动画电影需提高文化软实力
著名导演徐克说过“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然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中,动画作品依然停留在儿童专属的层面。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虽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但好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也正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提升实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过去优秀动画的成功之处,同时摒弃其已经不顺应时代潮流的部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能面向不同时代与地域的文化,感知、融会运用这些文化是我们所处于这个时代的优势[1],这样的主张是前人们无法想象的。
·1.2 早期动画充分汲取传统艺术
角色造型是一部动画的灵魂,观众接触到主要动漫形象的第一时间往往就做出了要不要继续观看这部影片的决定。优秀动画的角色造型,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传统文化,既加深了动画底蕴又能吸引观众眼球。如国产动漫影视作品中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哪吒闹海》等,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中国早期动画的风格大多较雅致,观影动画像是行走在一卷优美的历史长卷上。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是这些作品共同点,其中的影视形象都有相似的特点,如色彩对比强烈,轮廓清晰,造型特别,性格鲜明。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参考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年画,皮影,戏曲人物的脸谱等,这些都在增加动画风格韵味的同时给动画打上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以及文化自信的标志。[2]
·1.3新时代角色造型需考虑市场需求
动画电影归根结底还是一项产业,做一部好的动画并不是在迎合观众,也绝非风雅之人闲暇时的自娱自乐。设计原创的人物形象时,须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观众审美的前提下,根据人物性格、经历等特性,融入创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独特设计理念,才能塑造出适应剧情发展,深得观众喜爱,活灵活现,经久不衰的传奇动漫形象。[3]这样的动漫形象也使得作品的风格更为突出,作品更具感染力。
当代文化深受欧美和日韩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青年人早期的经典动画形象已经不能吸引当代绝大多数的观众。悲观的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其实不尽然,迎合市场并非被同化,观众会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更希望通过观影获得共鸣的。无论如何,每位观众心里都有一套评判的标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勇于改变,用现代审美观念去融合这些“老掉牙”的艺术是中国动画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之一。
· 第2章 国产动画电影角色的发展历程
·2.1早期作品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地位曾一度位于世界前列。1960年,一部《小蝌蚪找妈妈》横空出世,独具一格的水墨制作手法惊艳了全世界,也助其斩获了多项世界顶级的奖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又出现了《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雪孩子》等深入人心的作品,这曾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时期。这些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有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天书奇谭》中人物设计十分灵动,造型上线条简练,又结合了大量戏曲元素,风格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而其中黑狐狸的形象最令人印象深刻,佝偻的身体,看不到的脖子,脑袋很大但眼睛很小,尖嘴加上黑眼圈的面部,身着黑衣的出场形象,每一处都在强调她反派的身份。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审美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结合,在这部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水墨和戏曲,剪纸、皮影、木偶等艺术形式也常常被运用于早期动画电影的制作,并给动画电影带来更多的色彩。
·2.2中期作品低龄化严重,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失去活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电视逐渐走进普通民众的家里。国外系列动画的大量引进,国内人才被外资企业挖走等原因,使中国动画电影走向低谷。这期间显著的特征是,市面上80%的动画片都是专为幼儿制作的。低龄化、说教意味浓、内容不深刻等词汇成为了中国动画的代名词。其中最显著的当属《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在能搬上荧幕的动画中,喜羊羊系列在当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不少家长被孩子们要求带他们去影院观看该系列的大电影。这部动画将羊拟人化,采用“圆、胖、Q”的特点来设计所有角色,即便是作为反派的灰太狼,同样也是圆滚滚、胖嘟嘟的。显然这样一部受众定位为低龄儿童的动画并不需要对其角色设计有深层的解读。只要孩子们喜欢,家长愿意买单,就基本满足了多方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动画电影很长时间几乎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