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开题报告
2022-01-11 16:08:20
全文总字数:209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早发生黑臭问题的河流之一。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莱茵河由于流经重工业区,工业污水排入莱茵河,其污染也达到了顶峰。同时期美国的芝加哥河、特拉华河等,也因为遭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常年黑臭。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或者能力有限与水平低下,一些城市水体尤其是中小城市水体,直接成为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的主要排放通道和场所,导致城市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所谓 “黑臭”,主要属于环境景观、物理指标范畴。是指在视觉上河流水体呈现因污染而产生的明显异常颜色(通常是黑色或泛黑色),同时产生在嗅觉上引起人们感觉不适甚至厌恶的气味,是水体感官性污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国河流黑臭现象最早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随后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外城河、武汉的黄孝河和宁波的内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更加突出,且劣化程度逐年提高。如淮河,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全年都在Ⅳ类水以上,但主要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超过23%;在各大水系中海河的劣Ⅴ类水质程度最高,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干流劣Ⅴ类达37%、支流劣Ⅴ类达44%。因此,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人类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针对某个具体的黑道水体黑臭案例进行实验研究,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作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引言,必要的前期准备,实验背景,实验材料,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实验结论,参考文献等。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准则,对沉水植物修复黑臭水体实验过程中的的数据分析处理,以河道水体的色度或者水体中恶臭气体的含量变化作为观测指标,从而得出沉水植物对黑臭水体修复的效果。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基于对沉水植物修复黑臭水体实验过程中的的数据分析处理,以河道水体的色度或者水体中恶臭气体的含量变化作为观测指标,从而得出沉水植物对黑臭水体修复的效果。
进程:
1. 相关文献的收集 2018.01.15—2018.02.05
4. 参考文献
[1]沉水植物对沉积物及土壤垂向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j]. 赵海超,赵海香,王圣瑞,金相灿,刘景辉.生态环境. 2008(01)
[2]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磷赋存形态影响的初步研究[j]. 胡俊,丰民义,吴永红,刘剑彤.环境化学. 2006(01)
[3]沉水植物菹草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现状[j]. 张敏,尹传宝,张翠英,王龙,刘自强.中国水土保持.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