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调查看我校大类招生的经验与不足开题报告
2021-03-24 23:42: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是对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积极探索,也是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同现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的必然表现。在这诸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尝试中,大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
大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的新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学生的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近年来,部分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
本次调查是通过对我校在校本科生随机抽样进行调查与交流,较为全面并直观地了解大类招生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探索如何改进原有的大类招生办法。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我校五个小区(鉴湖校区、南湖校区、东院校区、西院校区、余家头校区)按一定比例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并回收,得到原始样本数据。
2、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按一定规则分类,把文字选项转换成可量化的数据,并验证其差异性;最后用eviews、sps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通过数据分析,观察出大类招生政策对学生发展的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学 习,专业分配,工作各方面的影响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3周:阅读关于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相关书籍,温习学过的抽样调查、概率论、贝叶斯统计等课本。了解大类招生政策在我国及我校的具体实施情况,并翻译一篇关于大学类型及使命的英文文献翻译。
4—5周:根据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确定明确的调查方案。。
6—8周:设计并制作发放调查问卷,利用有关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分析,并得到初步结果。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汪晓银,周保平.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波,张景肖.应用随机过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