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极结构下纳秒脉冲DBD放电特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04 21:29:06
文 献 综 述 一、历史背景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又称无声放电(Silent Discharge,SD),它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气体放电[1]。
介质可以覆盖在一个电极上,也可以同时置于两个电极上,或者悬挂于放电空间的间隙中。
常见的DBD构型有平行平板电极结构和同轴圆筒电极结构[2]。
DBD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2]。
1857年,Siemens利用同轴圆筒电极结构的DBD产生臭氧;1860年,Andrews将此放电命名为无声放电。
从1860年到1900年的40年间,对DBD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利用其产生臭氧和氮氧化物(NOx)。
20世纪初,Warburg开始了对DBD本身放电特性的研究。
1932年,Buss利用平行平板电极结构研究了大气压空气DBD放电特性,同时拍摄了长曝光时间的放电图像,即所谓的Lichtenburg图,并用示波器记录了放电电流波形。
结果表明:放电是由大量发光细丝(即流注)组成,与此相对应,电流波形是由大量的窄脉冲组成。
1943年,Manley在DBD电流回路中串联一个电容器以收集放电电荷Q,将对应于Q的电压信号送到示波器的x输入;同时将外加电压U送到示波器y输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一种确定磁探针集总电路参数的标定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人体可接触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装置研究(适合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氩氧中大气压DBD放电特性研究(适合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含氧高活性均匀DBD改性聚合物薄膜研究(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反应器结构对气液两相DBD放电特性的比较(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南京某公司研发楼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 金帆北苑地块经济适用住房——02栋商住楼电气设计(适用于浦电气1004~06A方向学生)毕业论文
- 扬州人武部大楼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 金帆北苑地块经济适用住房——04栋商住楼电气设计(适用于浦电气1004~06A方向学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