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14 16:14:35
一、 沉降变形的主要来源及特征 1.1 内部因素引起的变形: 1.1.1 合理变形:建筑物自身的构筑形态造成荷载分布不均衡从而使建筑物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一般小于允许变形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
1.1.2 施工误差变形:由于施工误差而造成荷载分布和预计分布不符,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这种变形对局部来说一般很小,但是考虑从下部到上部的累积变形间的相互影响时,它是建筑物达到危险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形: 1.2.1 基础变形: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基础上的土壤被压实,引起建筑物沉降。
1.2.2 其余因素引起的变形:由于基础的地质构造不均匀,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温度和地下水的变化引起以及受风力引起的摆动等,这里当然不包括偶然性的地震因素。
二、 沉降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引起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且勘察、设计及施工存在客观偏差,检测建筑物结构安全与否,变形监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依据[16]。
(1) 监视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其使用与运营期间的安全,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 监测建筑物场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 (3) 分析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验证有关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参数的准确和可靠性; (4) 研究建筑物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趋势。
三、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3.1 仪器设备、观测者素质的要求: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沉降监测工作精度要求较高,为能精确的反映出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并能反映出1~2mm的变形量,故沉降监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必须使用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
观测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测量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培训,能熟练掌握精密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并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及具体工作情况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进行监测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分析原因,并能够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并能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16]。
3.2 沉降监测观测周期及频率: 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工作中对观测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监测工作中的首次观测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否则沉降监测便得不到合理的原始数据,从而造成使整个监测程序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数据资料。
其他各个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