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 > 正文

无机强碱生产危险性及应对措施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14 22:17:21  

前言 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无机碱性腐蚀品,所涉及到工艺过程存在大量危险性。

无机强碱中以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钾,氨基钠等)和碱金属氢化物(NaH,KH等)碱性最强。

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查阅,从NaOH和KOH的生产中分析无机强碱的危险性及应对措施。

一、无机强碱(NaOH、KOH)生产工艺的比较 KOH和NaOH同是强碱性化合物,都具有强腐蚀性。

原料氯化钠比原料氯化钾来源更广泛,更易制得,且精制成本更低,工艺更成熟,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NaOH替代KOH[1]。

KOH与NaOH生产流程基本相同,但由于使用原料不同,致使KOH生产的爆炸危险增大,使用NCl3分解装置[2],就能达到安全生产。

2012年国内KOH生产能力在70万t/a 左右,而NaOH的生产能力已超过3600万t/a,两者产能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但在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上两者基本相同。

生产方法上两者都有水银法、隔膜电解法、离子膜法等,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隔膜法和离子膜法,现阶段离子膜法生产工艺占KOH和NaOH 整个生产能力的80%以上。

因此,本文着重从离子膜法考虑其生产特性。

离子膜法KOH和NaOH的主要生产工艺: 化盐→一次盐水精制→二次盐水精制→电解→脱氯→化盐,电解制得的氯气送至氯气处理→液氯→盐酸工序等,氢气送至氢气处理→盐酸工序等,电解制得的30%碱液送至蒸发→制片或固碱工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