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雷暴活动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16 20:23:06
全文总字数:307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雷暴是发生在积雨云中的放电、雷鸣现象,是一种强烈对流性天气,它出现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冰雹天气现象,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外, 在许多领域,都会因受到雷电的侵扰造成损失。如建筑、电力、通信、林业、航空航天、仓储等。雷暴和其它灾害天气相比,它具有时间的瞬时性、季节性和频繁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分散性、局地性等特点,这增大了准确预报雷暴发生的时域和空域的难度。本文从时间与空间分布方面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省雷暴活动特征,希望能对雷电防护措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意义:雷暴是大气中的不稳定状态,产生强列的对流时,云与云或云与地之间的放电过程,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火灾、击毁建筑物,还会干扰通讯、输电、计算机网络等的安全运行,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针对全省的雷电灾害严重情况,分析研究江苏地区雷暴的地域分布、季节变化、年际变化规律、伴随天气发生情况以及在闪电定位仪资料下闪电强度分布规律等,对于江苏雷暴预报及防御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雷暴是一种局地的对流性天气,通常发生时伴随着有闪电、狂风、暴雨及冰雹等严重的气象灾害,带给人们巨大的伤害以及财产的损失。目前有很多学者对各地的雷暴活动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陈思蓉等通过对雷暴观测的资料统计出的结果表明研究出的特征,指出我国雷暴活动频繁的区域一共有5个地区,分别是青藏高原东部、四川境内、云南的中南部地区、新疆西部地区以及华南两广地区,并且不同区域的雷暴变化特征也有区别,除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雷暴略有上升之外,其他整体呈下降之势;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的62个气象观测站月雷暴日数的数据资料分析,徐桂玉等指出在我国的南部地区雷暴日数近25年来变化的总趋势是逐年减少的,并且南方地区的雷暴季节变化十分显著,同时指出我国南方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为从南向北呈递减之势;张敏锋等指出我国雷暴气候变化明显的3个区域,分别是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与华南地区,并得出30年来我国雷暴日总体呈减少之势;王纪军等通过分析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等研究表明河南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提出河南省的雷暴日数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对雷暴时空分布的非均一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冯民学等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江苏的雷暴日数进行分析统计得出,雷暴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平原、平原大于沿海地区的特征;takahashi, y.提出,当亚洲海上大陆的雷暴活动增强时,西太平洋暖池的长波辐射变大,即云量减少,除此之外大部分热带地区,如非洲、太平洋与大西洋,其长波辐射与亚洲海上大陆中雷击次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在同一阶段振荡;lacerda, m.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获得了“卡耐基”曲线,用于研究监测闪电活动的闪电数据由巴西闪电定位系统的传感器记录,该方法包括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卡内基曲线,绘制巴西闪电活动数据;nicora, m.g.等人研究发现闪电活动的信息是大气监测的基础,全球闪电定位网络提供全球闪电数据,这些数据已经被用来描述世界上几个地区的闪电活动,他的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络获得的闪电数据,对阿根廷2005-2012年的闪电活动进行分析;poelman, d.r.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他们展示了2001-2011年比利时云对地(cg)和云对云(cc)闪电活动,其中特别注意cg中风和闪光的地理发生率,以作防雷用途,此外还提出大多数闪电活动发生在夏季,下午达到高峰。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利用2012-2015的江苏省闪电数据资料对雷暴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研究江苏地区的雷暴活动地区分布、年变化、月变化与日变化、年平均雷暴日以及四季节平均雷暴日,进一步分析影响雷暴活动的因素。研究结果有望对江苏省雷电防护起到一定作用。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首先阅读相关的文献,明确写作目标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其次利用excel等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数值的模拟,以图和表的形式来进一步说明论文结果的精确性,最后完成论文的初稿。
进度安排:
1.填写任务书及相关资料(1月5日—1月20日)
4. 参考文献
[1] 钟颖颖,冯民学,焦雪,王锡中.江苏雷暴特征分析[c].厦门:中国气象学会,2011:619.
[2] 陈思蓉,朱伟军,周兵.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5):704.
[3] 徐桂玉,杨修群.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气象科学,2001 ,21( 3):299-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