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机械机电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正文

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20 08:00: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意义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发生后,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等。目前世界上有超过4亿人口患有糖尿病,我国糖尿病现况尤为严峻,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是糖尿病人口第一大国。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在2016年它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来说,尽早诊断和干预是控制糖尿病症状,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普通糖尿病患者,严格的血糖监控是维护健康的第一要务,传统的检测血糖方法,多以频繁创伤血管末梢为采样第一步,随着科技进步,给予患者的创伤疼痛感被控制的越来越小。医院临床常用的方法是采样处理后,加入相关的化学试剂或酶配置成溶液,反应后用专业生化仪分析,其结果准确、可信度高,但过程繁琐、操作复杂,采血量多,检测时间长,仪器体积大、价格高,专业要求较高,不适于普通患者及时检测。另外,由于外部环境和人体状况的变化,血糖值常有波动,因此,在医院测得的血糖值并不能完全代表平均血糖水平。便携式血糖测仪的出现,既满足了平时家庭医疗保健(hhce:home health care engineering)需求,又弥补了常规检测对血糖值波动的评估不足。患者不必频繁赴医院就医,降低了环境及心理变化对血糖值的影响。除此之外,便携式血糖测仪还实现了微电流的检测功能,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造作方便、可于家用pc通讯等优点,更进一步帮助患者达到稳定并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杨国忠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医疗方式已经开始从单纯的院内治疗,逐步转向院前预防、急救,院外监测、康复以及日常家庭医疗保健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因此,便携式血糖测仪将成为具有可观市场需求,适应个人健康意识及维护行为的新工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内容

1)拟采用以AT89C55为处理核心,连接近红外光传感器、按键及显示屏,设计一组基于光反应式的无创便携式血糖测仪;

2)对光学传感器的精度、灵敏误差进行分析;

3)依据葡萄糖的吸收光强及血糖范围,进行数值换算,适当进行补偿分析。

4)分析光反应式测量的可行性并做出实物。

2.2研究目的

设计出基于光吸收理论的无创便携式血糖测仪并做出实物。

2.3技术方案及措施

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1:技术路线图

本方案中作为入射光的近红外光束由现成激光发射器产生,入射光进过待测样本后,与血糖无关的人体组织,如皮肤、骨骼、肌肉等,吸收大部分红外线,剩下代表血糖特征的吸收量,依据血糖特征信号频谱,可换算为相应血糖值,其公式参照朗伯—比尔定律:

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透光度),是出射光强度(I)比入射光强度(I0).

光学传感器作为光信号的处理器件,将进过测量区的红外光接收后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单片机模组,经过数据处理保存,由外接液晶屏显示最终数值,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可以通过PC端补偿数据尽可能减小。

软件部分用keil c编写,烧录到单片机中,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适当添加误差处理模组及温度补偿电路。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理论知识,对系统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方案,完成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

第4-7周:学习单片机相关知识,设计血糖检测方案;

第8-11周:设计血糖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完成系统主要计算机软件编程及调试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蒋开伟,基于msp430f435的血糖仪研究与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2] 邢淞,张少锋.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便携式血糖仪设计[j].测控技术,2009,28(2):5-7;

[3] 李智奇等.msp430系列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系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