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散强化气液传质过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8 21:18:56
文 献 综 述
1.膜分散的特点
气液两相反应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类型,应用过程中大多会伴有副反应,因此往往存在选择性低,产物收率低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反应器内气泡的尺度大、分布宽,以及界面传递速率低。以往主要的解决办法有搅拌与超声波分散、高压静电分散和剪切分散等,气液接触的有效比表面积大大提高,最终使气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增大[1],但多少都存在操作条件不易控制、分散效果不好和能耗高等缺点。因此,操作条件易控制、能耗低、分散效果好的新型混合技术会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微混合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成被研究者关注。目前,实现微混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微反应器实现两相或多相体系混合,另一种是利用多孔膜材料作为分散介质来实现微尺度混合。微反应器具有宏观混合速率快、微观混合均匀和混合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混合是在微尺度的通道内进行,表面力作用十分明显,压降比较大,导致微反应器难以满足大处理量的要求。此外,微通道所需的精细加工技术要求高,这极大地制约了其广泛应用。
膜分散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散技术,是以微孔膜或者微滤膜为分散介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一相分散到另一相中[2]。与微反应器相比,多孔膜具有一定的孔径分布,其混合尺度调控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不如微反应器好,但由于采用多孔膜作分散介质,有如无数个微反应器并联操作,因此膜分散混合具有处理量大且能耗低的特点。与大、中气泡的曝气系统相比,微孔膜分散技术能降低耗能50%左右[3]。
2.膜分散的应用
目前,膜分散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纳米催化剂颗粒制备、萃取分离以及多相催化反应等过程中。
2.1膜分散技术在纳米催化剂颗粒制备的应用
将膜分散技术运用到超细颗粒制备过程中,有利于改善传统直接沉淀法过程中的整个体系饱和度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整个体系的均匀度,为爆炸性成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有利于制备出高性能的超细颗粒。
陈桂光等[4]将膜分散技术应用于超细颗粒的制备过程,以氯化钡和硫酸钠为原料制备硫酸钡为例,对于膜分散沉淀法制备超细硫酸钡颗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将膜分散沉淀法与直接搅拌沉淀法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直接搅拌沉淀法得到的颗粒成片状,粒度在0.3-1.0 μm;而膜分散沉淀法得到的颗粒球形度好,平均粒径在10-100 nm。膜分散沉淀法制备硫酸钡超细颗粒粒度小,粒径分布窄,单分散性好。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甲醇制烯烃反应的SAPO-34/ZSM-5复合催化剂的原位水热结晶合成外文翻译资料
- 硫化氢在活体的化学发光探针成像外文翻译资料
- 全色发射型ESIPT荧光团对某些酸及其共轭碱负离子识别的颜色变化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成像神经元细胞和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附近内源性ONOO-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外文翻译资料
- 表面功能化的Ui0-66/pebax基超薄复合中控纤维气体分离膜外文翻译资料
- 金属有机框架中的可逆调节对本二酚/醌反应:固态固定化分子开关外文翻译资料
- 二维MXene薄片的尺寸相关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外文翻译资料
- 将制甲烷的Co催化剂转化为产甲醇的In@Co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MXene分子筛膜用于高效气体分离外文翻译资料
- 模板导向合成具有排列通道和增强药物有效荷载的立方环糊精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