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正文

不同光照强度对真养产碱菌结合g-C3N4生产PHB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4-14 21:33:51  

1.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中,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尤为严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固体废弃物中,塑料占据15%-20%的比重。因此,各国争相在新型塑料领域上投入人力与资金,试图研发出能够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聚β-羟基丁酸酯,简称PHB,是一种由细菌发酵产生的热塑性聚酯,在细胞质中呈颗粒状,平时积累在细菌体内,主要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PHB因其环境友好的性质特点,成为了研究关注的热点,在众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首先PHB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经过微生物作用的终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对生态系统尤其是碳循环系统没有不良影响。因此,PHB是极好的化学合成塑料的替代品。其次,PHB作为一种微生物合成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入机体后,PHB的酯键会被水解断裂,变成单体β-羟基丁酸,单体β-羟基丁酸经过酮代谢,进一步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对机体不会造成负担。因此,相比于经过化学反应制备、容易掺杂并引发抗原抗体反应的化学合成材料,PHB成为临床上一种更受欢迎的生物材料。此外,PHB还具有优秀的阻隔性能、高结晶性、手性等特点。

真养产碱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是一种可以积累PHB的优良菌株,该菌利用果糖大量合成PHB,可达细胞干重的80%。Ralstonia eutropha是一种在土壤和淡水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可适应短暂的缺氧环境。其关键的生活条件之一是它能同时使用有机化合物和H2分子作为能量来源。

利用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以其原料易得、环境友好、可再生的特点而表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生产需求,提高微生物的代谢物产量尤为重要。提高微生物代替产物一般有三种方法:(1)选择与优化培养基;(2)采用富营养的培养基;(3)引入或改变特定基因组。但以上三种方法依次存在:过程及结果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生产成本较高;过程复杂、专业性高、成功率低等局限性。在最新相关研究中,在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光驱动提高真养产碱菌生产PHB的产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对于不同光照强度对真氧产碱菌生产PHB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仍需继续进行探究。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研究内容包括:制备光催化剂(g-C3N4);培养真养产碱菌(Rastonia eutropha)H16;用XRD,SEM,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光催化剂材料进行表征;光催化剂材料与微生物结合,测试PHB产量;对真养产碱菌生产PHB过程中果糖的消耗量进行HPLC检测。

步骤为:1.称取适量尿素,55 ℃烘干后,移至马弗炉中550 ℃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得到的沉淀物抽滤、洗涤后,在55 ℃下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2.将保存在冷冻干燥管里的菌株在种子培养基中活化,待Ralstonia eutropha生长24小时后,将所得菌液接入基础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至od值为1。3.取适量g-C3N4粉末加入培养基中,并将扩大培养后的Ralstonia eutropha传代至含光催化剂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边搅拌边光照。4.培养过程中,定时取样、离心,将离心后的沉淀冻干,上清液进行HPLC检测,得到果糖的剩余量。5.培养结束后,将冻干的菌体放入酯化管中,加入1.94mL甲醇、0.06mL浓硫酸、1mL三氯甲烷,加盖密闭,100℃下酯化反应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mL高纯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分层。待三氯甲烷相和水相完全分离后,取氯仿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3. 参考文献

[1] KelseyK. Sakimoto ABW, Peidong Yang. Self-photosensitization of nonphotosyntheticbacteria for solar-to-chemical production. Science 2016; 351(6268): 74-7

[2] ZhangT, Tremblay PL. Hybrid photosynthesis-powering biocatalysts with solar energycaptured by inorganic devices.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2017; 10: 249

[3] Kornienko N , Sakimoto K K , Herlihy D M , et al. Spectroscopic elucidation of energytransfer in hybrid inorganic–biological organisms for solar-to-chemicalproduc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113(42):11750-11755

[4] LarkumAW(2010)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f natural photosynthesis for bioenergyproduction. Curr Opin Biotechnol 21(3):271-27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