ε-聚赖氨酸与盐水钴离子作用的电化学试验文献综述
2020-04-18 20:47:07
ε-聚赖氨酸的介绍 1977年日本专家在提取Dragendo-Positive(简写为DP)物质的微生物实验中,发现大量而稳定的DP物质从一株放线菌中产生,通过对酸水解产物的分析及结构分析,得出该物质是一种含有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的天然微生物代谢产品[1]。
因此称为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2]。
ε-PL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在PH 值为5-8的中性和微酸性环境中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但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3]。
ε-PL无明显气味,没有确切的熔点,但当温度超过250℃以上后,会开始融化分解。
ε-PL是一种微生物代谢形成的产物,等电点约为9.0,呈正电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物质中的阴离子相结合。
ε-聚赖氨酸的化学结构稳定,热稳定性高,其水溶液分别在80℃ 处理60min 、100℃处理30min、120℃ 处理20min后化学性质均稳定,其稳定率大于97 %[4]。
热处理后对大肠杆菌等菌群的抑菌效果不发生太大变化,ε-聚赖氨酸与原料在水中相结合后,经过热处理加热灭菌的食品加工步骤后,其对细菌仍有抑菌效果,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当聚合度低于十肽时, 会丧失抑菌活性。
在环境方面,因ε- 聚赖氨酸作为一种自然形成的阳离子多肽,被认为是一种无任何毒害的安全型抑菌剂,氨基酸序列中仅仅存在赖氨酸残基,它在环境中可完全被降解,且降解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当它在人体被分解后,产物只有赖氨酸,而赖氨酸作为氨基酸,可以被人体彻底消化吸收,没有任何副作用。
在安全方面远超过其他化学防腐剂,所以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且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的新型活性炭基材料外文翻译资料
- 碳氢化合物储存活动对土壤污染的初步评估:主要场地调查选择外文翻译资料
- 以玉米秸秆为基础的生物质材料为修复石油碳氢化 合物污染土壤的洗涤废水的再生外文翻译资料
- 生物测定知道的长三角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泥和相关再利用材料中读毒物的鉴定外文翻译资料
- 循环经济中低排放生态工业园区概念设计的模型框架:以藻类为中心商业联盟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VOCs废气治理工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生态工业碳代谢的生态网络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外文翻译资料
- 企业环境评价的组合方法与多准则分析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 生物质炭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影响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