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科学 > 正文

生态足迹法分析评价南京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开题报告

 2021-03-14 22:02:3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城市。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全市湖泊、水库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南京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对全球和地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有赖于环境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受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环境系统的净化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自然界对人类活动支撑能力存在相对极限性。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协调发展成为缓解或者规避全球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决策依据。由于生态系统的完整、资源的持续供给和环境的长期有容纳量是支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也被人们广泛赞同[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对南京市生态环境供需能力进行核算和分析,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资源供给三方面,对南京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方法。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调研;对数据资料进行录入、分析整理;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南京市2013-2015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涉及南京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估;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揭示了已有社会生产经济活动对南京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目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小生态足迹,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方向和途径。

(1)生态足迹:

公式1:EF=N×ef=N×∑rj×ai= N×∑rj∑(ci/pi

其中EF为一定区域内总的生态足迹;N为人口总量;ef为人均生态足迹;j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即为前文所提到的化石燃料土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成地和水域;i为消费项目的类型;rj为均衡因子;ai为第i项消费项目经折算后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即为第i项消费项目人均生态足迹;ci为第i项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pi为生产第i项消费项目的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全球平均生产量。

生物资源账户的计算部分调整为成7个类别:粮食、蔬菜、奶类、禽蛋类、肉类、干鲜果、水产品。

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耗量。

各种能源转换参数

能源种类

全球平均能源足迹(GJ/hm2

折算系数(GJ/t)

煤炭

55

20.934

焦炭

55

28.47

原油

71

41.868

燃料油

71

50.2

汽油

71

43.124

煤油

71

43.124

柴油

71

42.705

液化石油气

93

50.2

电气(万kW· h)

1000

36.00GJ/((万kW· h))

资料来源:Wackernagel,1999

均衡因子的确定:为了使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的面积可以进行相加分析,需要进行等量化处理。“均衡因子”是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与具有世界平均生厂力(world average epotential productivity)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之比,是做等量化处理各种土地类型时添加的系数[10]。本研究计算南京市2013-2015年生态足迹时,只采用一组固定的均衡因子,即不考虑均衡因子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

世界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

年份

耕地

草地

林地

水域

建设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1961

2.23

2.23

0.50

0.35

2.23

0.50

1971

2.23

2.23

0.49

0.35

2.23

0.49

1981

2.23

2.23

0.48

0.35

2.23

0.48

1991

2.22

2.22

0.47

0.36

2.22

0.47

1999

2.17

2.17

0.47

0.35

2.17

0.47

资料来源:Wackernagelamp;Monfreda,2004

世界常用均衡因子汇总

年份

耕地

草地

林地

水域

建设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资料来源

1993

2.82

0.54

1.14

0.22

2.82

1.14

Wackernagel,1997

1996

3.16

0.39

1.78

0.06

3.16

1.78

Living Plant Report,2000

1999

2.11

0.47

1.35

0.35

2.11

1.35

Living Plant Report,2002

2001

2.19

0.48

1.38

0.36

2.19

1.38

Living Plant Report,2004

2003

2.17

0.47

1.35

0.35

2.17

1.35

Wackernagel,2003

(2)生态承载力:

公式2:EC=N×ec=N∑(aj×rj×yj)(j=1,2,3,4,5,6)

其中EC为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aj为人均实际占有的第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j为产量因子。

对于一个区域还应预留12%的生态承载力用于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剩下的生态承载力部分则为可供人类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即可利用生态承载力。

(3)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公式3:ED=EF一EC=N(ef一EC)

其中ED为一定区域内的总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

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EF)大于其生态承载力(EC),就会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承受压力较大,生态足迹供给不足,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为生态盈余,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15]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7年3月前,相关文献查阅、阅读分析,完成开题报告;

2017年4月-5月中旬完成统计年鉴查找及下载,查找相关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017年下旬-6月上旬,整理数据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thomas j.white.sharing resources: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4:4 0 2 -4 1 0.

[2] alessandro galli,mathis wackernagel,katsunori iha,elias lazarus.ecological footprint:implications for biodiversity[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14,173:121-132.

[3]erling holden, kristin linnerud, david banis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 revisited [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4,36:130-1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