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渗透反应墙对砷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及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2021-03-11 00:16: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公元1250年albertusmagnus发现的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3位,是一种类金属,广泛存在于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其含量在地壳中为第20位,海水中为第14位,在人体中为第12位。砷是一种灰色类金属,不溶于水和强酸,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一般情况下,土壤,水体,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砷,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但如果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脾,子宫,胎盘,骨胳,肌肉等部位,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 其毒性早在 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长期饮用高砷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和癌症等疾病。环境中较高浓度的砷往往通过空气,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或人们食用被砷污染了的食物最终造成中毒和死亡。长期的低浓度砷暴露引起慢性地方性砷中毒。砷还可以致癌,人群砷暴露主要引发肺癌,皮肤癌及多种脏器肿瘤。 由于工业开发所造成的砷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有害影响往往是长期的。日本生产三氧化二砷达数百年之久的整个谷铜矿山,其堆积的废矿渣使附近土壤,河流等全部受到污染,在停产10~23年后,居民中仍有慢性砷中毒患者。
研究表明,与人类活动造成局部地区的砷污染不同,自然界中的砷在全球范围的地下水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引人关注。近年来,过度开采地下水在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砷中毒事件,至今威胁着大3600万人口的生命与健康。饮用水的砷污染事件还先后在阿根廷,印度,美国,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出现,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饮用水中砷的最高限度由原来的50ug /l降为10ug /l,日本,美国和欧盟已率先采用了这一标准,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采用这一标准。目前仅在亚洲至少仍有 5 000万人饮用着超过50ug /l的砷含量的地下水,因此迫切需要长期的,价格低廉的,可持续的砷污染治理方案,而对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的了解是地下水砷污染治理的前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课题利用铁盐、锰盐及沉淀剂合成铁锰复合氧化物。通过对其除砷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人工合成的铁-锰复合氧化物除砷的结合机制。
实验共分为三个阶段:
(1)铁锰复合物对砷的去除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4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完成英文翻译。
第5-6周:查阅并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7-12周:完成设计,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钟格梅,唐振柱.我国环境中镉、铅、砷污染及其对暴露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j].2006,23(6)
[2] 李玉玲,栗萍,张英.砷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3,16(1):93- 94
[3] 夏光祥.难浸金矿提金新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