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24 09:40: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方兴未艾,并呈现出爆炸式发展。
一定意义上说,共享经济是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社会进步的表现。
自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几乎已经遍布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地铁站、公交站、校园、社区等到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基本内容与目标2.1.1基本内容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阐述关于共享单车运营以及用户体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根据理论知识,对目前共享单车的用户进行分类,并选取部分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用户对使用共享单车全面、深入的体验,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再次,根据访谈结果,探讨目前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情况;最后,就现阶段共享单车的用户体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
2.1.2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目的1.1.2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1.2.2国外研究现状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研究内容1.3.2研究方法第二章 与选题相关的理论基础2.1共享单车2.1.1共享单车的含义2.1.2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2.1.2.1发展规模2.1.2.2存在的问题2.2用户体验2.2.1用户体验的含义2.2.2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第三章 关于ofo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的研究设计3.1.研究假设(基于影响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的因子)3.2.调查对象3.3访谈内容设计3.4访谈结果整理与分析第四章 提高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的建议与对策4.1.从企业角度4.2.从政府角度4.3从消费者角度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2.2 技术方案:2.2.1文献查阅法为构建健全的理论与知识体系,需要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与相关信息,包括网络搜索、图书馆查阅等。
从而得出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对于共享单车及其用户体验的研究方向及研究现状,总结出目前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和用户使用情况。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8年1月22日前,确定并提交论文选题(任务书);2)、2018年3月20日前: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完成审核评阅。
3)、2018年5月25日前:学生至少上传三次阶段性报告,指导教师进行评阅、督促,指导教师填写中期检查报告。
4)、2018年5月30日前完成:学生上传论文终稿和最终成果,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徐云琴、叶春明,共享单车用户体验研究[J],物流科技,2017(8):69~71[2] 王潇,共享经济潮流中ofo使用现状及前景分析——以武汉高校为例[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3] 张俊英,用户对ofo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4] 周有强,罗筱晓,套上“互联网 ”的轮子 共享单车能跑多远[N]. 工人日报,2016-09-28(6).[5] 李艳,共享单车呼唤“共享诚信”[J]. 中国商界,2017(3):90-91.[6] 钱佳,汪徳根,牛玉,城市居民使用市内公共自行车的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地理研究,2014(33)。
[7]赵曼,共享单车网络分析及其优化调度研究,山东科技大学,2017[8]何秋云,广州市共享单车发展中政府责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9]胡淑平,用户体验对用户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微博服务为例,山东大学,2012[10]李小青,基于用户心理研究的用户体验设计,情报科学,2010(5)112-114[11]邓胜利,国外用户体验研究进展,图书情报工,2008(3),34-36[12] 钟建华,潘荣,用户体验特征浅析,现代装饰,2012(8),47-49[13] Marcus Felson, J. L. Spaet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21(4):23.[14] Buttle Francis, et al. Strategic, Operational, and Analytic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ttributes and Measures [J].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2006,5(4):23-42.2013(9)[15] Candice R. Hollenbeck, Andrew M. Kaikati,Consumers' use of brands to reflect their actual and ideal selves on Faceboo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9 (2012) 39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