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10:00
文 献 综 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一直在飞速发展。而与此同时,价格战也开始在我国市场中频频爆发,并且随着中国进入买方市场,价格战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价格战不仅使得各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无法经营而导致破产退出市场,那些赢得了价格战胜利的大型企业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然而,价格战并不如同瘟疫一样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企业甚至是国民经济的病态发展。相反,价格战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市场竞争手段,不仅可以为各行各业淘汰劣质的生产商,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可以促使中国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撇开对价格战的偏见,探究价格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价格战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发挥价格战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是势在必行的。
一、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地证明了价格战是消费者选择的必然。
2000年,韩长发在《价格战与不正当价格行为》中提出,价格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价格战尤其客观成因。首先是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商品供大于求,供求矛盾突出。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成本下降,为降价竞争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价格战的出现不仅使得行业利润空间减少,提高了行业进入的门槛,避免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价格战能够推动企业的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000年,王丽荣在《”价格战”成因及政府的应对策略》中指出价格战产生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来的盲目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生产相对过生,产品大量积压,供需矛盾加剧。第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正常结果。降价促销是社会总供求关系变化以及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正常结果,也是督促企业降低产销成本和零售单价,刺激消费者购买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三,产权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所有者不能发挥其产权约束作用。由于产权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国有额一方面搞亏本竞销和低价倾销,一方面仍大量生产,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2001年,孙永波等在《价格战的引发机理与应对策略》中以经济模型来描述企业定价的最优策略。该模型证明了,若价格长期不发生变化,那么最终各品牌产品购买人数或销售量将趋于相对稳定。因此,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要通过不断调整价格。这正是许多企业通过降价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的理论根基。
2002年,徐宏毅在《价格战成因分析及产品差异战略模型》中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消费者剩余理论、以及需求模型分析了价格战的成因。证明了价格战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重新配置,社会利益得到重新非配。价格战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行业成熟的标志(企业微利阶段),是社会有限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2002年,张庚淼在《对价格战问题的思考》中提出,企业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会对企业自身以及消费者都产生影响。价格战对企业的有利之处在于可能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且促进企业的产品创新,但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利润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价格战中,企业降价,消费者剩余增加及偏好多样化固然是对顾客的有利之处,但顾客同样将面临两种不利的风险#8212;#8212;未来的卖方垄断以及产品质量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