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以亏损上市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2 08:48:09  

文 献 综 述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可以平滑利润,稳定股价以及产生其他对上市公司有利影响的因素。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学术界开始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由于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和完善,数据获取较为容易,再加之盈余管理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盈余管理成为西方会计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之一。我国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兴起的。关于盈余管理的内涵,郭小芬提出: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管理界以及财务金融领域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和研究,盈余管理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管理层利用财务会计或非财务会计手段和方法,通过现有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漏洞或空白点以及可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经过一定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处理,对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盈余信息或相关辅助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管理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白利秋认为:盈余管理不同于盈余造假,是在合乎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降低了管理者的报酬风险,有利于激励管理者采用更多的策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可以促进社会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盈余管理是亏损上市公司的行为选择

契约理论的创始人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这些契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盈余管理。陈慧敏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几个主要前提条件:信息不对称,相对而言,经营管理层比投资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拥有更多的盈余信息;作为所有者的股权投资者则比债权投资者拥有更多的盈余信息。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和灵活性,为经营管理层利用准则漏洞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会计本身特点,权责发生制给予企业很大的主观性。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较为复杂,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有:(1)管理报酬动因。在对管理者实施红利方案的企业,如果企业发生亏损,管理者就会试图把未来所有可能的亏损提前至本期确认,以减轻未来扭亏的压力,尽可能地提高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从而提高管理者未来的报酬。(2)避税动因。美国一项1974年-1980年的研究表明,与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相比,亏损企业更喜欢变更其会计政策,从总体上来说,亏损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重大变更是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的两倍,其中能增加收益的会计政策重大变更,亏损企业是财务状况良好企业的4倍。(3)债务契约动因。如果企业管理者想通过发出企业面临困境的信号,谋求尽快就债务进行重新谈判,或为取得债权人的信任和支持,亏损企业的经理人员往往会采用减少利润的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以向债权人表明他们已意识到企业的财务困难并要进行处理。(4)高级管理者变更。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高级管理者为了防止或推迟被所有者解聘,会提高当期报告利润。而经营很差的高级主管为了增加将来盈利的可能性,或新任的高级主管为了归咎于前任的经营不善,则有动机去报告更多的亏损。(5)股东因素。在亏损时期,减少股利分配是一种谨慎的做法,为应对公司外部股东的股利分配要求,企业经理人员会通过盈余管理减少报告利润,以便有正当理由减少股利分配。(6)工会的监控。为在与工会的劳资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亏损企业的经理人员会选择调低报告盈利的会计方法。

在国外普遍将公司破产作为界定财务困境公司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中国,虽然《企业破产法》早已试行,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破产上市公司的案例,同时由于”壳”资源的稀缺性,即使上市公司面临破产,也会有其他公司接受该公司,以实现买”壳”上市,因此使用国外的研究方法来界定财务困境公司在我国不具有可行性。在国内现有的研究中,有时将公司被特别处理作为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公司将会被特别处理的情形包括:连续两年亏损、年末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被审计出具无法表示或否定的审计意见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条件。陆建桥将亏损公司定义为财务困境公司,选取沪市1992#8212;1997年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指出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在首次亏损年度存在着调减盈余的行为,而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存在着调增盈余的行为,由此指出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在出现亏损的前后三年内均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对于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李志云、李志清提出有:(1).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动机。公司由于发生了亏损,为了保证其在下一年度能够获得足够的盈利以实现正的利润,从容避免公司被特别处理。因此在困损发生的当年和下一年度,财务困境公司都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2).基于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专家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如果财务困境公司管理者能够确信获得对债务契约违约的放弃权,就会增加当前利润,反之,如果放弃权被否定的话,而且有可能导致债务重组或重新商定债务,公司往往会减少当期利润,以期在重组行为完成后,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3).推卸责任的盈余管理动机。在公司发生较大的财务困境后往往会通过债务、资产的重组来重新获得盈利能力,在此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人事的更迭,在公司人事更迭后,新任管理者往往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洗,将公司过去的经营责任及清理过程归咎于原来得管理人员,同时将过去的问题以此为借口全部暴露出来。

三.三 的制定,对会计理论和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盈余管理的手段

孙芳城,彭晓指出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在亏损发生的当年多计费用,以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提升盈余水平空间,同时在亏损后的一年多计收入、少计成本费用,以确保其实现盈利,避免公司被特别处理。柯甫,薛韬等通过选取我国A股2004#8212;200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指出包括微利上市公司、亏损上市公司在内的有可能出现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均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非经常性损益的计提与转回成为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一项重要措施。李杰提出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政策和估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这就从制度层面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对于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项目,其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确定都由企业根据情况自行确定,这在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亏损上市公司既可以通过多提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与冲回比例及时掩盖风险,粉饰利润。利用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不同于单纯的市场行为,存在通过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产生交易上的不平等从而来迎合自己利益需要的可能。关联方交易是亏损上市公司惯用的盈余管理伎俩。余晓林认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有: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其他的盈余管理手段,如地方政府援助等,主要表现在减少税负、地方财政补贴、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等。地方政府给当地上市公司”业绩”援助,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特殊现象。总而言之,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法,大致有巨额冲销、收益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和利润平滑化四种。亏损公司常用的是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从2001年和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实务看,资产减值会计是目前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通过巨额冲销和收益最大化实施盈余管理的最大法宝。

四.如何正确对待盈余管理

卢静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盈余管理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把握盈余管理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度的、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会损害到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因此,掌握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规范盈余管理对策的制定,对会计理论和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李亿平认为: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 盈余管理会损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并会降低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另一方面,盈余管理又是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 并以此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正因如此,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它,不能一概否认。加强盈余管理,尽可能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行同虚设,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经理控制了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人员往往受制于人,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因此,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杰。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2.

[2]陆建桥。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3]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 会计研究2000,(9).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刘晓。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2001.(23)。

[5]郑朝晖。资产减值会计与利润操纵[J].商业会计,2001,(11)。

[6] 郭小芬。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经管空间,2011,(10),107.

[7]白利秋。关于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J].经济师,2012.

[8]陈慧敏。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

[9]李志云,李志清。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下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

[10]孙芳城,彭晓,彭启发。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评价[J].财会月刊,2010,(23).

[11]柯甫,薛韬,孟庆祥。上市公司非经常性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8,(5):16--18

[12]余晓林。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会计与审计,2012.

[13]卢静。盈余管理的影响及规范的对策。[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1,(2),68.

[14]李亿平。对我国盈余管理相关理论的一些思考。[N].现代商业,2011.

[15]唐文霞。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探析。[J].管理论坛,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