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装备制造业为例文献综述
2020-06-11 20:56:00
1、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伊诺思(1962)从行为的集合角度首次在中明确的对技术创新做出定义,他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的结果,这些行为是由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组成[1]。弗里曼(1982)在中进一步将技术创新定义为”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2]”厄特巴克(2000)在中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技术的实际使用或首次采用,并认为技术创新是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的[2]。汪应洛(1993)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为了获得潜在的经济收益,技术创新是建立在新的生产体系上,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起来;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即从新概念的建立到形成物质生产力,最后成批的进入市场并获取收益[3]。傅家骥(1998)在一书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为了获取商业利益,通过抓住商场的潜在盈利机会,建立起费用更低、效率更高和效能更强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工艺(生产)方法、新的产品、获取新的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开辟新的市场或者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它是商业、科技、组织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统一。这个定义表达了技术创新是一种多阶段性的过程,体现了技术创新是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4]。史清琪和尚勇(2000)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引入或者开发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产业技术创新是指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新工艺或新产品设想的产生,在经过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等,技术工程化到产业化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李廉水(2005)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以科技推动和市场需求为双重导向,将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市场和商业化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和竞争力[6]。李海涛(2007)对技术创新作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到市场实现的完整过程,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中间试验、商业化生产和市场销售等一些列环节,它是企业家为获取潜在商业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7]。董书礼(2013)认为技术创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不能把它简单的看做发生在研究领域或者正式的组织活动中[8]。刘咏梅(2016)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不断地改进旧事物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它的最终成果可能是新的材料、新的零件、新的设计图纸、新的操作流程、新的产品等[9]。
2、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能力研究
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它的萌芽始于早期企业的能力研究之中,Selznik(1957)在其研究中最早提出能力的概念,他提出组织的能力或特有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的更好[10]。Fransman and King(1984)主持的”第三世界的技术能力”课题的完成是技术能力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11]。目前对技术能力的研究大底从三个方面,即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技术能力提升轨迹和技术能力提升机制。对于技术能力构成要素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其一基于职能要素的研究,这一角度主要是通过技术能力在组织中发挥不同职能的特性作为要素的分类依据。Kim(1997)详细构建了技术能力”生产#8212;投资#8212;创新”的三要素框架,包括了生产能力、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就是指操作和维护生产设备的能力,投资能力就是指扩大生产和建立新的生产设备的能力,创新能力就是在实践中创造和实施新技术的能力[12]。Ernst(1998)把技术能力划分为六个要素:生产能力、投资能力、细微改变能力、市场战略能力、连接能力和巨大改变的能力[13]。其二基于形式的要素划分研究,这一角度主要从技术的表现形式或技术能力的载体来划分。赵晓庆和徐庆瑞(2002)将技术划分为技术资产、组织对技术资产的协调和整合、外部知识网络和技术的战略管理[14]。魏江(2008)认为技术能力可以分解为人员能力、设备能力、信息能力和组织能力四个要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技术能力的个人、组织和物质系统三要素以及其内部关联机制[15]。其三基于过程的要素划分,这一角度主要是从技术能力提升的全过程。谢钰敏和魏晓平(2010)把技术能力划分为获取、消化、转化和创新能力这四个维度[16]。对于技术能力提升轨迹的研究,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依靠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国内外学者也主要通过对技术能力提升的内外部途径进行研究。谢伟(1999)认为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技术能力[17]。宋宝香等(2011)认为技术能力提升过程应从企业的生产能力、改进能力和研发能力进行分析[18]。魏江和刘绵(2005)提出了在协同技术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技术能力提升框架,并认为技术的提升过程就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两者协同发展[19]。除了从企业内部提升技术能力,还可以从外部获取,曾惠玲(2008)认为技术转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是企业在短时间内提升技术能力最有效的途径[20]。司云波(2010)提出技术转移的规律,认为企业通过引进外部技术和知识并将它转化为本企业的技术知识,从而对已有知识的结构进行变革,从而提升本企业的技术能力[21]。李艳华(2013)通过研究从企业内外部知识获取角度分析知识获取的不同模式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认为企业的内部研发和管理知识开发对技术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有显著影响[22]。对于技术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的技术学习的角度开展。赵晓庆(2001)认为在国家创新系统的干预下,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①需求拉动创新,影响技术演化方向;②竞争刺激企业创新,有利于加快技术能力的提升;③国家和企业的能力基础;④国际集团的技术供给,以及本国的大学、科研机构等的提供;⑤政府的干预;⑥社会文化和组织管理的影响[23]。肖媛(2006)认为影响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因素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资源投入、市场结构、企业家行为以及企业主体复杂性发育的程度等,而企业的知识的说明和知识的编码、经营性惯例和学习型惯例直接推动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24]。林亚清等人(2014)认为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其构建和维护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企业用于构建技术能力的资源是有限的[25]。
简评:已有成果奠定了该论文的前期基础,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进一步去考虑:
⑴虽然已有从内外部因素研究技术能力的提升,但是没有系统的涵盖,对现实的指导有一定的局限性。
⑵现有研究很少关注不同产业间技术能力的提升问题,缺少不同类型产业间的比较。
⑶关于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能力提升的阶段模式上,不同研究关注的影响因素不同。缺乏系统性的分析。
⑷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指导性不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