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11 20:55:51
一、文献综述
1.1 有关 新型科研机构 的 研究
1.1.1 新型科研机构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的科研机构指依法成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法人组织。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科研机构的主要活动 [1]而对新型科研机构,尚无统一的内涵
明确的概念界定,也有称为”新型科研机构”的。比如:曾国屏、林菲(2013)对深圳地区的新型科研机构进行案例研究,认为新型科研机构是创业型的科研机构,其实质在于科技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借助创新而创业、通过创业而实现创新 [2] 。科技日报(2012)指出,新型科研机构以市场为出发点,集企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以及金融组织的功
能为一身,是一个”四不像” [3] 。廖颖宁(2016)认为面向产业技术需求,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以知识密集的人力资源为主要资本结构。具有一流的研发条件和
创新平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投入强度与机构的年收入比例达两位数以上,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和现代化管理体制的独立法人组织 [4] 。
孙正心(2015)认为新型科研机构是以研发为主业,向社会转让不同阶段的技术成果,承接国内外政府、机构或企业委托研发项目,进行试验性生产或进行成果转化,不参与
最终产品批量生产,形成特有盈利模式和财务平衡机制的研究型、企业化的运作机构 [5] 。
1.1.2 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
对于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的考量是与传统科研机构进行比较,叶璿(2015)认为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再到高新技术
企业孵化一条龙的科技创新链条 [6] 。苟尤钊(2015)通过对”华大基因”的深入研究,提出新型科研机构的当代特征在于,以科学研究引领产业发展,创新触角向产业延伸,
构建完整创新链,初创期政府扮演关键角色 [7] 。吴卫(2016)认为新型科研机构第一,合作方式新,采取”共同投入”模式,第二,目标定位新,兼顾技术研发与创新创业两个目标;第三,研究功能新,是”科研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第四,运作模式新,在内部的运行和管理上一般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和”非营利机
构管理”模式 [8] 。以上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研究无不体现出新型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主体作用的加强,这和 Erkko(1998)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不研发机构、高校等组织是系统的主体部分,通过知识的流动传导机制使得创新系统具有创新可持续性 [9] 。
1.2.3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陈宝明(2013)认为我国新型科研机构快速发展,数量快速增长;组织形态呈现多样化,地方高度重视,但也面临着制度保障、体制创新和政策指引等多方面的障碍。国
内新型科研机构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着地区的不均衡,主要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有着蓬勃的发展 [10] 。程艳红(2014)认为在苏州的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中资源分布有待进一步均衡,对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的认识不足 [11] 。高冉晖(2015)认为我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兴起主要集中在 2005 年以后,大部分新型科研机构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很多方面处于创新探索阶段 [12] 。
2.2 有关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
2.2.1 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类型
首先,对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分类学术界并不存在统一的分类标准,周勇(2013)在研究”2011 计划”的基础上将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分为企划机制、科研发展促进机制、用人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与分级管理机制、协作服务机制、服务保障机制以及分类评价、开放评价与奖惩机制等 [13] 。付俊超(2013)在研究产学研合
作的运行机制时将其划分为利益分配机制、协同机制以及学习机制等三个主要的方面[14] 。而对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分类在此基础上会有一些新型科研机构自身的特色。
如:陈红梅(2016)在研究新型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时分为空间集聚机制、筛选培育机制、动力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退出机制 [15] 。周丽(2016)在”四不像”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在研究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时将其分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高校实验室成果转化机制、产业联盟机制、风险投资机构运行机制 [16] 。
2.2.2 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建设经验
朱建军(2013)在对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新型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一种尊重科学研究规律,遵循市场规律新的运行管理机制 [17] 。谭海斌(2014)在基于两案例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品一所一公司”的运行机制和科研、产业、资本、教育”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对其他的新型科研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8] 。
2.2.3 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董明(2010)认为高校科研机构在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出现了科研机构因人而设、研究经费不足、成果应用价值小、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脱节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事业的进步,阻碍了科研机构的正常发展 [19] 。孙欣沛(2016)立足江苏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研究江苏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特征和存在问题,认为技术创新层次仍需提高、高水平人才仍难留住、知识产权保护还需加强、企业研发体系有待健全
[20] 。新型科研机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科研机构在运行上的问题,但其自身的运行机制更多的还是实践层面的探索。叶青(2015)认为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全国创新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在诞生之初就面临着运行机制上的问题,缺乏普遍性政策支持 [21] 。夏太寿(2014)认为新型科研机构处于建设初期,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尚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在人才流动、项目组织、技术转化、企业孵化、产权激励、科技金融支撑等方面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22] 。
2.3 评述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
新型科研机构是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下的特色产物,是我国特有的提法,西方国家科研机构本身就具有我国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所以对科研机构不存在新旧之分。因此,国外学者没有涉及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研究,主要是国内学者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随着新型科研机构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对其概念、特点等进行了一定的详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新型科研机构奠定了前期基础。
对于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并没有标准的框架体系,大多数研究聚焦在某种类型的科研机构上进行分析,并且前人对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较浅,更多停留在运行机制包括哪些机制上面,对于这些机制在不同的时期如何配合提高运作效率缺少研究。
然而,在实践中新型科研机构发展较快,理论研究跟不上步伐,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必要认识,对如何推动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比较盲目,甚至有些机构对自身的定位和运行机制也不明确。对新型科研机构的更多还停留在现象描述,深入探索不足。对新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不够,未能形成系统的研究,不足以对实践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张超玉.新型组织结构在科研机构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2]曾国屏,林菲.走向创业型科研机构:深圳新型科研机构初探[J].中国软科学,2013,(11): 49-57
[3]徐玢.新型研发组织是实现创新驱动的新生力量[N].科技日报,2012.09.23
[4]廖颖宁.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探析#8212;#8212;以广东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6,(8):70-76
[5]孙正心,顾光青,陶纪明.上海新型研发机构案例调研分析[J].科学发展,2015,(1): 98-106
[6]叶璿.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特点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 243
[7]苟尤钊,林菲.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新型科研机构研究#8212;#8212;以华大基因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 8-13
[8]吴卫,银路.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J].技术经济,2016,(8): 38-44
[9]ERKKO AUTIO;ANNAREETTA LUMME.Does the Innovator Role Affect the Perceived Potential for Growth? Analysis of Four Types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1998,(NO.1): 41-54
[10]陈宝明,刘光武,丁明磊.我国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3,(3)
[11]程艳红.产学研共建苏州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协同创新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4,(11): 173-174
[12]高冉晖,张巍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研究[J].价值工程,2015,(33):45-47
[13]周勇.立足协同创新改革科研组织与管理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3,(9): 55-57.
[14]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15]陈红梅.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研究[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6
[16]周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运行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7): 39-43.
[17]朱建军,蔡静雯,刘思峰,方志耕,关叶青.江苏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及建设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4): 36-39
[18]谭海斌.国内典型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探析:基于两案例调研分析[J].安徽科技,2014,(4): 24-25.
[19]董明.高校科研机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3): 34-37
[20]孙欣沛,刘欣,孙兴莲.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现状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9): 1-3.
[21]叶青.破解新型研发机构”身份”难题#8212;#8212;粤府 1 号文出台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J].广东科技,2015,(7): 51-53
[22]夏太寿,张玉赋,高冉晖,周文魁,汪长柳.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 6 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4):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