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耕地数据网格化及精度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4 20:25:11
全文总字数:419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当地气候、区域气候乃至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其中人类活动扮演着主要角色,而耕地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通过对耕地进行网格化处理可以为气候模拟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和指标。考虑已有京津冀地区历史耕地数据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耕地网格化分配方法和网格大小等因素评估不同因素对网格化耕地数据进度的影响,以提高数据精度。不仅为全球数据集精度的提高提供参考,而且可以充分服务于气候与环境模拟等应用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95年igbp和ihdp拟发《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科学研究计划》,1999年又提出《lucc研究实施策略》;fao、unep、iiasa相继确立与lucc相关的研究项目;美国、日本、欧洲分别建立不同层次的lucc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中心(sage)基于历史耕地分布格局与现代耕地分布格局相同的假设,将历史耕地数据分配到现代耕地空间格局上,创建了一个1700-1992年的全球耕地数据集;荷兰环境评估署创建了全球环境历史数据库(hyde),hyde3.1数据集时间跨度为 10000bc-ad2000,根据2000年的农田卫星地图和六个主要因素将基于政治单位的农田区域划分为分辨率为5′的网格,而最新版的hyde 3.2重建时段为10000bc-ad2015;德国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建立了pj数据集,以sage数据集为依据,基于1700年以前人均耕地数量和耕地空间格局均不变的假设,利用历史人口数据重建了800-1700的耕地覆盖状况;kaplan等通过农林互动关系重建了欧洲地区森林分布,并随后将其方法应用于全球,获得全球数据集kk10。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源数据空间分辨率大小对网格化精度的影响评估
[2]网格化处理方法对网格化精度的影响评估
[3]网格大小对网格化精度的影响评估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1)基于收集已有的京津冀地区历史耕地数据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
(2)从耕地源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网格化方法和网格大小三个方面探讨其对网格化精度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ramankutty n, foley j a.(1999).estimating historical changes in global land cover:croplands from 1700 to 1992.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13(4):997-1027.
[2] goldewijk k k.(2001).estimating global land use change over the past300 years:the hyde database.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15;417-433.
[3] ] goldewijk k k, beusen a, doelman j, et al. anthropogenic land use estimates for the holocene- hyde 3.2. 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2017, 9(2): 92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