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温1.5℃气候情景下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干旱特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1-12 22:32:58
全文总字数:291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干旱对人类生产活动最明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灾难,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因子。
本研究基于未来气候模式预估结果,利用作物水分亏缺干旱指数,分析黄淮海区域冬小麦生育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确定升温1.5℃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可能面临的农业干旱等级,可为该区域冬小麦合理布局和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气候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奠定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干旱成因及影响复杂,单一干旱指标难以满足监测评估需求。以往研究基于某一种干旱指数,开展风险区划研究,科学性有待商榷。基于4种干旱指数开展对比分析和适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取最优指标作为致灾因子开展风险评估,实现干旱致灾的风险量化标准及量化估算,这对以往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区域(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5省)50多个农业气象站点逐日历史气候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rcp45下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模拟的黄淮海区域2010—2099年 0.50.5格点气象资料,结合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对温度、降水的需求,计算黄淮海区域冬小麦生态系统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并对rcp4.5情景下升温1.5℃期间(2020-2039年)黄淮海区域气候资源、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蒸散及其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种植可能遇到的农业气象灾害挑战。
步骤:
1.收集整理各代表站点的各项气象要素资料,如日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水汽压,相对湿度等。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本次研究以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5省冬小麦历史气候数据和区域气候模式预测数据为基础,开展rcp4.5背景下升温1.5℃(2020-2039年)时区域冬小麦干旱灾害特征分析,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2019年1月,查阅相关文献,获得相关知识储备,确定研究方法。
2019年2-3月,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论文框架,得到初步结果。
4. 参考文献
1]王胜,田红,杨玮,戴娟,吴蓉.基于灾损的安徽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20(01):195-204.
[2]王莺,沙莎,王素萍,王劲松,姚玉璧.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草业学报,2015,24(0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