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地理科学类 > 应用气象学 > 正文

江西四季的划分及变化特点开题报告

 2022-01-12 22:05:25  

全文总字数:362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建国初期,著名气候学者叶笃正先生曾经提出,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无论是在气候学、工作上和或者气候预测上,特别是中、长期预测工作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1]。然而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气温都有明显的升高,2018年10月ipcc更是发布了全球升温1.5℃特别报道,那么对于江西地区的四季变化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当前国内对于各地区四季划分的研究较多,但是中国地域广,地形复杂,缪启龙在2007年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起始日期基本呈现从南向北逐渐推迟,秋季和冬季起始日期基本呈现从北向南逐渐推迟[2]。那么江西位处长江中下游,有明显的江南小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对于气温的升高,使得四季的起止时间和持续时间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研究以全球变暖为背景对江西四季进行重新划分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农作物的生长对四季变化极为敏感,四季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种植制度、品质、农业病虫害等方面影响深远,因此深入研究江西四季变化,可以得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季节演变规律,为当地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支撑,对当前开展的精细化农业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季节的划分,在我国古代是以二十四节气最为标准,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作为四季的起始时间。在民间则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到了如今人们大多以天文划分法作为标准,也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然而这些方法过于简单,也使得全国都在同一个时间进入四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张宝堃先生1934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中国四季之分配》则提出采用当地候(五天)平均气温客观划分四季的方法[3],这也是比较符合中国这种地域广大国家的划分方法,就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这种方法作为中国地区四季划分标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03年汤懋苍为青藏铁路沿线的四季重新定义新的四季划分方法,认为高原上四季划分温度至少要比张宝堃的四季划分标准低5℃,也就是说青藏高原地区不适用张宝堃先生界定的四季起始时间的温度,戴加洗、范思睿等人也发表了文章对此做印证[4,5,6]。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对于四季的划分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调整[7-13]。与起始时间相对应,四季的持续时间近些年也有较大的差异,21世纪初张世轩等人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持续时间有明显缩短,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转折后缩短趋势突然增强,在四个季节中是变化最为明显的;夏季和秋季持续时间自1961年以来有所增加,春季持续时间总体变化较小[14]。前辈们的这些大量研究为四季划分标准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季划分在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西的研究稀少,本文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1951-2005年江西26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matlab、gis等软件,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采用张宝堃先生的“候温法”,对江西地区进行四季划分,处理数据得到近50年的四季的起始日期。

2.江西四季起始时间的变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2018年11月8日-2019年4月14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查阅文献

2019年4月17日-2019年4月26日提交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翻译外文文献

2019年4月28日-2019年5月5日完成第一次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叶笃正,朱抱真.从大气环流变化论东亚过渡季节的来临[j].气象学报.1955,26(1-2):71-87.

[2]缪启龙,王勇.中国四季的划分及其变化特征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场论文集.2007,63-701.

[3]张宝堃.中国四季之分配[j].地理学报,1934,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