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9 18:37:26
全文总字数:348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高温热浪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得研究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很有意义。本文致力于应用gis技术研究我国多个气象站点的非夏型的高温热浪数据,提取符合要求的气象数据,建立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气温数据库;通过分析提取的热浪事件,探索其年内分布规律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弄清非夏型高温热浪的影响因素和研究意义;利用gis的制图与分析功能揭示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于为科学应对高温热浪防御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全球气候异常,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很多气象学者对全球极端天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jones等建立了比较严谨的十九世纪末以来全球或半球平均温度序列及格点或区域平均温度场序列。江志红等一倒提出了基于主分量典型相关分析的典型变量回归插补模式,对区域温度序列进行插补试验。王冀,江志红等对比了工一全球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发现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要明显好于全球模式的模拟结果,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国中东部地区季节和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误差均小于全球模式。目前,在高温热浪研究中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扩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曼一肯德尔(mk)检验,、morlet小波变换、趋势系数、奇异值分解(svd)方法、monte carlo检验、合成分析、t检验等。其中,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质,可以分析出时间序列周期变化的局部特征,从而能更清楚的看到各周期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因而在气候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svd是研究两个气象变量场相关结构的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气候诊断研究中。扩展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eof)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气候要素场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自相关联系,得到要素场空间分布结构随时间的变化,使用也比较广泛。
另外,虽然开展高温热浪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的位置迁移、观测时次的变化、方法的改进、仪器及台站邻近环境的变化等,使得资料的均一性较差,因此,过去的研究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2)对我国非夏型高温热浪的年内分布特征的研究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 实行方案
本研究的研究方案与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4. 参考文献
[1]陈邦柱,秦大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3-20.[2]秦大河.气候变暖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r].中国气象报,2007-03-18.
[3]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等.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j].地理学报, 2003, 58(增刊):12-20.
[4]秦大河,陈振林,罗勇,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