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电子信息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正文

金属棒阵列的微波光学效应文献综述

 2020-06-07 21:25:32  

一:SPP与LSP 表面等离激元,包括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和局域 表面等离激元(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共振两种。

SPP定义为自由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沿金属表面传播的电子疏密波。

我们知道,在两种半无限大各向同性材料构成的分界面处,电位移矢量D(D=ε0εrE的法向分量须连续,这里εr是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0是真空介电常数。

如果界面是由介电常数为正的介电材料与介电常数(实部)为负的金属材料所组成,那么电场法向分量在界面两侧会改变方向。

正是这种电场法向分量不连续导致了在界面上出现表面极化电荷分布。

LSP共振在金属纳米颗粒光学性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是LSP共振频率与金属颗粒的形状、尺寸、组分以及环境媒质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通过Mie散射理论可得到LSP特性的解析解,而其它的形状往往只能通过数值求解。

当粒子尺寸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LSP共振是纯偶极子;对于尺寸较大的颗粒,高阶LSP共振的贡献将会变得显著。

二:单个纳米棒的特性 图1显示的是分散在载玻片上的金纳米棒的暗场散射照片,每一个散射点对应一个 金纳米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