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陶瓷膜的制备及其在膜吸收应用中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6 20:19:32
文 献 综 述
1.膜吸收研究背景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酸性气体之一。为了有效的控制二氧化硫对大气环境及人类的严重影响,各国研究者已做了大量有关二氧化硫脱除的研究工作,湿法脱硫是目前一种脱硫效率较高且成熟的技术[1],但由于该技术采用塔或柱为吸收器,气液两相直接接触容易带来液泛、沟流、雾沫夹带等流体力学方面的缺点。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既有效又灵活的脱硫方法。
相比之下,膜接触器以膜材料为传质界面,气液两相间的流动互不干扰,从而避免了传统塔式吸收器的液泛、沟流、雾沫夹带等许多缺点[2]。此外,膜接触器结构紧凑、装填密度高、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大,单位体积的传质面积可达1500-3000m2,并且膜组件模块化设计易于放大或缩小,进行集成安装。
2.膜吸收的工作原理和脱硫过程
膜吸收是一种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膜过程,它充分结合了膜分离法的结构紧凑性和化学吸收法的高选择性。它以分离膜为界面将气相主体与吸收液分开,利用膜孔来提供气液两相间传质的场所,再加上吸收液的吸收选择性,达到除去气相主体中特定组分的目的[3]。
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杂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整体来讲,上述反应可以描述为:
膜吸收的特点是利用多孔膜将气相和吸收液分开,气相和吸收液在微孔膜的开孔处的接触界面进行传质吸收,吸收过程如图1。
二氧化硫通过陶瓷膜中的孔道到达气液相界面AA#8217;处,二氧化硫与吸收液进行反应吸收。此过程位于靠近气液两相界面处的液相测进行,反应吸收之后,即向液相主体扩散。Zhang和Cussler[4]利用疏水性聚丙烯膜研究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内伴有化学反应的气-液传质过程。结果发现对于快反应体系(如H2S、SO2、NH3)总传质速率仅受膜阻力的影响,但对于慢反应体系(如CO2),总传质阻力与其在液相中的传质阻力有关。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甲醇制烯烃反应的SAPO-34/ZSM-5复合催化剂的原位水热结晶合成外文翻译资料
- 硫化氢在活体的化学发光探针成像外文翻译资料
- 全色发射型ESIPT荧光团对某些酸及其共轭碱负离子识别的颜色变化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成像神经元细胞和海马组织中NMDA受体附近内源性ONOO-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外文翻译资料
- 表面功能化的Ui0-66/pebax基超薄复合中控纤维气体分离膜外文翻译资料
- 金属有机框架中的可逆调节对本二酚/醌反应:固态固定化分子开关外文翻译资料
- 二维MXene薄片的尺寸相关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外文翻译资料
- 将制甲烷的Co催化剂转化为产甲醇的In@Co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MXene分子筛膜用于高效气体分离外文翻译资料
- 模板导向合成具有排列通道和增强药物有效荷载的立方环糊精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