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5:32:04  

文 献 综 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随即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不到4%,达到8%左右,到2020年达到15%,使其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同时,产业发展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柯季文(2013)提出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新兴产业演进的规律性特征,进一步明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1]。

2010年,江苏确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6大新兴产业。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与世界水平差距不大,有可能抢占未来竞争的有利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我省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产业都体现了我省”高端性、战略性、需求性、标志性”特征,代表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据中国江苏网记者程远(2012)了解,我省新兴产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增加值约5000亿元,占全国新兴产业比重达25%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10%和18%;未来,江苏将重点发展50条技术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设50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围绕100个以上重大技术方向,着力攻克和掌握核心技术,组织实施100个以上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培育1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形成1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培育10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5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2]。

虽然江苏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新兴产业的技术路线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技术发展一般要经历引入、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由于技术早期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初期具有探索性,因此常常会出现多条技术路线并存的现象,这种技术路线在学术上称为”技术轨道”。例如,移动通讯早期有蜂窝通讯和卫星通信两条”轨道”。在技术成长的后期,蜂窝通讯的主流技术才定型,这意味着产业发展早期的技术路线的选择常常有很大风险。”科学发现#8212;技术发明#8212;产业化”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路线,”技术融合#8212;产业化”也是可能的路线。基于已有科学研究进展,按照市场需求融合多学科技术、集成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路径。融合互联网、传感网等技术开发物联网技术和相应产业就是一例。由此看见,基于科学上的率先突破、技术上的原创和善于集成现有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对于培育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十分重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目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是在更早时候产生,因此我国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核心技术上几乎都有”软肋”。例如,太阳能产业制造能力中国已居世界首位,但核心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仍依赖国外。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必须从”要索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实现创新,辜胜阻(2013)提出除了要依靠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外,还要重视创新平台[3]。一般而言,从事创新活动的场所均可称之为创新平台。而王毅(1999)等人认为创新平台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换的法规,会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4]。洪晓军(2008)提出根据不同的标准或者维度,创新平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创新主体的层次性划分,可分为公共创新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三个层次;按创新活动运作模式划分,可分为虚拟组织创新平台,实体组织创新平台两种模式;按创新平台功能划分,可分为基础条件创新平台,科学研究创新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5]。创新平台的基本特征:(1)创新主体的多元性:黄钢(2010)等人认为在创新全球化的历史变革背景下,技术创新主体多元化和创新组织网络化的趋势日益突现[6]。相似的,文林莉提出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问题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对高职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7],董晓宏(2007)等也赞同,并进一步提出多要素协同创新是成为提升企业创新和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8]; (2)集聚要素的关联性:洪晓军(2008)指出每一创新平台均具有其特定的方向性,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发展目标和重点内容,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及产业指向,因此,加盟平台的每个要素必须具有一定相关性[5];(3)基础条件的规模性:张玉平,刘超(2008)发现我国战略性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不能为全社会共享,资源重复,零散,分散,整体布局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9];吴永忠(2004)早已基于当代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演化趋势分析论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必要性[10];(4)创新资源的优质性:王海花(2012)等人发现,现如今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资源共享是以环境变量为因果条件,资源贡献渠道的构建为中间和桥梁,创新资源需求和资源池为行动的脉络[11]。在此基础上,黄南霞(2013)提出结合大数据的背景构建网络协同创新平台以描绘协同创新平台3种路径,来展现网络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和应用前景[12]。要与创新主体的多元性紧密结合;(5)平台功能的复合性:陈志辉(2013)认为创新平台是整合聚集科技资源,具有开放共享特征,支撑和服务于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活动的科技机构或组织,是全社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13]。总而言之,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与要素汇聚,通过整合,在某个领域进行创新研究,产生应用成果。

在创新平台上,领导的真心支持,信任,独特的模式,系统的思考,合适的方法论能有效的促进创新平台的发展,从而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季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5):22-24.

[2]程远,朱海.lt;江苏将重点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gt;[EB/OL].中国江苏网.http://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01/12/012503899.shtml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