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矿业类 > 安全工程 > 正文

典型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分解热的构效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20 23:46:15  

文献综述

1. 引言

自反应性化学物质指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1]。

由于自反应性化学物质不需要借助外界的氧就能进行分子内分解、分子内或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它不仅在外界能量作用下(热能、机械能等)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而且即便没有外界能量的作用,在自然储存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分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当这类化学物质组成的体系内的化学反应发热速度若大于该体系向环境的散热速度,就会造成体系内的热积累,最终导致热自燃或热爆炸[2]。

因此为了确保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等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对该类化学物质的自反应特性、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对其潜在的热危险性要有科学的认识和掌握。通过一些热力学参数来表征物质热危险性是很有效的途径,常见的参数有反应热(-ΔH)、放热反应开始温度(T0)、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和最大温升速率时间(TMR)等,这些参数是衡量化学物质反应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2. 国内外化学物质分解热研究现状

分解热即分解反应的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也可称为分解反应焓变(ΔH)。

当前,国内外对大多数化学物质分解热的研究主要靠估算、实测来获得数据,缺少有效的理论预测模型。但在分解热与物质结构关系研究过程中,有关其他参数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研究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以下将介绍与分解热有关的研究方法,分为估算法和实测法。

2.1 估算法

估算法主要根据已有经验和分子含有的活性基团来预测,其中常用的是基团贡献法、量子化学、参数关联法、QSAR/QSPR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