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城市规划 > 正文

青岛中德生态园启动区规划设计-3毕业论文

 2022-04-30 21:27:26  

论文总字数:22044字

摘 要

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青岛中德生态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端的定位。目前园区已开始启动建设,有望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项目。

关键词:低碳、绿色、生态、宜居

0前言

中德生态园位于胶州湾西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侧近邻环湾高速;胶州湾跨海大桥从园区穿过,连接流亭国际机场和青岛北客站。生态园北侧为北部产业新城,南侧为国际生态智慧城,西侧为小珠山风景区,南侧为牧马山生态绿地公园,最高峰大顶子海拔351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地块背景。本次毕业设计选取中德生态园启动区的规划设计作为课题,要求学生借鉴国内外生态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将生态理念和技术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为启动区编制城市设计方案,探讨控制和引导园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手段,使园区建设更加符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1选题目的

(1)本次城市设计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园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策略客观地分析基地环境、资源状况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劣势,提出园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及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措施,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2)通过剖析青岛中德生态园在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建设中的现实做法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方面的种种矛盾、问题等,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创新有所启发。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需要,生态城市也是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下的必然产物。通过本次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为各地经济开发园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与措施,为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2实际意义

(1)通过对青岛中德生态园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尤其是制约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的因素分析,提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有助于决策层面进一步明确园区未来的发展状方向与潜力。

(2)方案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也为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生态省事建设提供了评价思路。研究成果对于青岛中德生态园其他地段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3文献综述与案例

3.1国内生态城市发展概况

我国城市生态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但在30年内,尤其是近1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生态与城市的结合也更加地紧密。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会理论开始【1】,到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探索,吴良镛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格局【2】,甚至于拟定“城市建设的四级划分”【3】。生态城市的理论探究就一直不曾停下脚步。2000年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初探【4】和生态城市理念解析【5】都是其中知名的成果。前者强调生态城市应该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修补完善的过程,后者预见了生态城市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当然,生态城市作为 一个综合体,横向的分支发展也是枝繁叶茂的。郭秀锐老师等论文就以广州为例,为我们探讨了两种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一种是从“自然、经济、社会”方面建立,另一种是从“结构、功能、协调度”方面着手【6】;杨丰政老师就循环经济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探索方面也为我们开出来先河,“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见识将有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7】;陈晓红院长等人研究调查后表示,“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作用机制是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关键”【8】;仇保兴老师探索了生态城改造分级技术的关键【9】;李宪君老师也从交通系统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补充【10】

总体而言,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还有着相当的中国特色,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他领域。探索旨在强调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与对策【11】

然而,目前国内的生态城市建设任学科的交叉力度并不够,各方面的专家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上面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而且,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也没有从重开发,轻生态的盲区中完全走出,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3.2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概况

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最早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就有涉及【12】。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有着相对较为完善的理论支持。发达国家在探索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十分可观。总体而言,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13】。其理论与实践结合地十分紧密,理论的实践性也更加得强。

3.3案例与分析

目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实例探索研究大大小小有很多,在这里,就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项目,其建设目标是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活动相对和谐的宜居城镇。此处就突出探讨其生态建设中的两个方面。

一是生态植物多样性。中新生态城植物与动物种类繁多。这是其生物多样性保障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参考其主要做法“保留与保护现存的盐生植被和水生植被,利用耐盐植物进行城市绿化及生态修复,加强科学管理和生态建设”【14】

二是生态交通,初步进行了交通宁静化的尝试。“交通宁静化与绿色交通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绿色交通是为了构建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的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宁静化是为了到达交通与景观和谐、交通与居住和谐、交通与安全和谐、交通与人文和谐。中新天津生态城交通系统规划以绿色交通为核心理念,利用交通宁静化技术塑造出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和谐共处于城市道路空间的街道宜居环境。交通宁静化技术在生态城的实施,对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15】

4预期结果

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与可持续发展决定了生态城市发展的必然。综合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统筹规划土地的利用,保障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长久利用是当前的首要目标。只有使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协调一致,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关系,能使生态城市建设的切实目标。

本次规划重点协调青岛中德生态园自然环境与资源,保障规划区域内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建设宜居宜业新型现代城市,在城市中体验自然,在自然中享受城市便利。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大初衷。

参考文献

  1. 孙骅声;论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长江建设;1998年02期;
  2. 吴良镛;关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3. 鲍世行;钱学森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6期;

【4】刘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碱市规划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2期;

【5】陈勇;生态城市理念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044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