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12-27 21:24:00
全文总字数:303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选题目的:对阿勒泰地区5个站点近30年气象数据与近16年当地主要农作物玉米和小麦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分析各站点近几十年以来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选题意义:世界粮农组织最新评估报告表明,到本世纪中叶,全球粮食需求将增加60%以上,但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升高对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在全球尺度上明确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对于制定缓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阿勒泰地区农作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研究很少。分析当地农作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导致农作物产量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并找出两者间的平衡点,有助于改善当地种植水平,保障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
Heidi Webbera等人的研究表明,欧洲气候变化影响评估考虑冬季作物产量可能受氮的限制;Amit Kumar Srivastava等研究得出作物生长季节收益率差距在空间和时间变化上明显与辐射有关,平均产量和生物量分别占模拟限水系统的17%和13%。Terjung等人的研究发现温度每增加1℃,玉米的平均产量会减少3%。 李彩侠等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单产时间和空间变化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气温每升高1℃,可导致玉米、小麦单产分别增加约541.6kg/hm2,289.3kg/ hm2;薛晓萍等研究出厄尼诺现象发生的后一年小麦减产,当年主要春作物减产概率55%-72%;郭海英等以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区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物侯响应为主,探讨在气候变暖导致农作物全生育期普遍缩短的情况下,各发育期间隔日数变化特征。发现增温对冬小麦和玉米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生育期缩短,越冬期缩短是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的主要原因;王荣晓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t 检验并基于 kriging空间差值技术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阿勒泰地区近 50a 来年均气温、≥0℃积温、≥10℃积温、降水量等农业气侯资源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暖对春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波动较春小麦的大。同一气候背景下,气候变化对各地春小麦、春玉米气候产量影响的年际间波动基本一致;曹士亮等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 综合分析了肇州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对肇州地区而言降水量对气象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 积温起负向作用;梁颖利用气候倾向率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针对气候变化对蛟河市主要农业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张德汴等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变暖趋势、积温与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 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小麦、玉米、棉花产量和积温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了研究;陈鹏师等在总结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后, 从CO2 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 浓度与温度升高的交互作用、降水变化、每日的温差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7个方面总结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分析1986-2016年阿勒泰地区5个站点温度资源(年均气温、≥10℃ 年稳定积温及≥10℃稳定积温日数)和降水资源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由阿勒泰地区5个站点2000-2016年的玉米与小麦实际(作物)产量计算出趋势产量,从而求出气象产量,并分析气象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实施方案
在阿勒泰地区5个站点调查1986-2016年30年气象资料:年均气温(℃)、年降雨量(mm)等。在阿勒泰地区5个站点统计局调查2000-2016年16年间的玉米与小麦气象产量。分析多年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其中涉及大量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4. 参考文献
(1)曹玲,邓振镛,窦永祥等.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玉米产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5):1043-1048.
(2)周立宏,宋丽瑛,王洪丽等.扎兰顿地区近30年气象条件变化及与作物产量的关系[j].气象,2006,32(8):113-117.
(3)张德汴,李跃华, 鲁建立等. 开封市主要农作物对积温变化的响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