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大米类产品的系列化包装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20 08:17: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中国的稻作栽培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费国,大米作为最基本的主食之一哺育了世代子民。如今,大米已经不仅仅是供人食用的粮食,还包含着人们深深的民族情怀。人们从过去的为了温饱而购买的“理性消费”慢慢转向了视觉上的和情感上的“感性消费”。由于大米自身的地域性特征,将其包装融入地域文化能够带给消费者产品质量的安全感,同时宣传蕴含其中的人文内涵,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国内外关于大米包装的研究已有许多。在市场调查方面,宋依然[1]、张雨桐[2]、田学军[3]的研究中,国产大米的包装设计普遍比较雷同,同质化比较严重,存在符号的复制和挪用。包装材料多是复合塑料袋和塑料编织袋,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包装装潢比较单一缺乏创意,不利于区分大米的产地及品种。而谷颖[4]、王静[5]发现许多消费心理活跃, 主张个性生活的家庭更喜欢新颖的包装设计,且只需要购买少量大米或散装大米,对于这类顾客,小量纸质包装大米不失为一种好选择。周敏[6]提出大米包装发展趋势是“大改小, 重改轻”, 向保鲜效果化兼顾多样化、透明化、美观化方向发展。
也有许多设计师提出设计案例,胡瀚尹[7]研究了日本大米包装审美,总结出日本大米包装以神道与现代主题为主,多使用木、纸、麻等环保材料;形态上薄、轻、短、小,极具特色。陈如梦[8]阐述了“五行”在大米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田然[9]总结哈尼族梯田红米文化,使用特色农具作为标志来进行主要设计;罗哲辉[10]阐述水墨艺术在大米包装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李文婷[11]则提出在大米包装融入书法艺术;兰博楠[12]研究儿童食用大米包装,以鲜艳的颜色吸引顾客眼球。还有一些设计师提倡包装设计的实用性,使其变废为宝[13],重复使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为:
米类产品是中国传统饮食中极具文化底蕴的食品,如何利用米类产品的包装将饮食文化进行传承是现代商业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课题主要进行传统饮食文化在米类产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4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技术与方法,研究国内外米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国内外米类产品包装的发展现状。提出设计思路和内容,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5-6周:翻译有关外文资料,深入对比国内外米类产品包装设计中传统饮食文化的体现,归纳传统文化对米类产品包装的影响、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
第7—8周:研究传统饮食文化特点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在米类产品包装中的具体形式和手法。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宋依然,王安霞.基于江南地域文化的大米包装创新设计探析[j].大众文艺,2019(02):75-76.
[2] 张雨桐.文化与商业交融的土特产包装设计提升研究——以芜湖大米包装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2(04):50-52.
[3] 田学军,黄少云,丁建军,熊礼梅.大米包装形式演变探析[j].包装世界,2015(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