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工业设计 > 正文

浅析展示空间的动线设计—以鹿野苑石刻艺术馆为例毕业论文

 2021-08-15 09:31:05  

摘 要

Abstract 6

第一章 绪论 7

1.1 引言 7

1.2 研究背景分析 7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

1.4 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空间要素对路径形态的影响 9

2.1 展示空间的正交与变格体系 9

2.2展示空间的观展路径 9

2.2.1 路斯的空间体积规划 9

2.2.2 赖特的环绕运动理论 10

2.2.3 对鹿野苑石刻艺术馆空间要素的解读 10

2.3展示空间的曲线 10

2.3.1 曲线的功能意义 10

2.3.2人体曲线的转译 11

第三章 运动特征与展示路径的关联 12

3.1 人的运动特征与路径 12

3.2 对于路径的解读 12

3.2.1 展示路径的指向性 13

3.2.2 展示路径的功能性 13

3.3 对鹿野苑石刻艺术馆运动特征的解读 14

第四章 设计构思与生成 15

4.1设计背景分析 15

4.2 设计构思 15

4.2.1 路径及行为在设计中的应用 15

4.2.2 模块化的多种形式 16

4.3 模型制作 18

第五章 设计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摘要

在现代建筑倡导的功能主义的语境下所产生的内部空间,呈现出一种静态的和一点透视的空间感受和行为视角。这类空间的产生使内部动线过于关注其交通功能而非创造更多趣味空间和行为体验,以致于忽视运动和空间变化所产生的路径,从而导致行走路线过于直白且使人的空间感受降低。

本文通过分析活动轨迹和空间规划下与之相对应的路径规划,并探索人行为的多样化对路径的影响和路径自身突破固有化的模式,以期总结出一种概念性的,全新的展陈方式,应用于今后的展陈方式之中。

首先,本文通过对现存建筑的路径空间塑造分析。期望通过理论梳理作为开展全文的依据,同时反思现有形式下路径设计的问题。

其次,以空间规划理论对路径影响的分析为路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对人的运动特征与建筑路径的关联方向出发,分为对路径和运动的双重分析,探讨路径下人的行为体验,路径的指向性和功能性。

最后,通过个人方案的分析和理论的研究说明其可行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空间要素,路径,运动与空间

Abstract

Arising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dvocated functionalism of interior space, showing a static and a bit of perspective space feeling and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kind of space makes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function rather than create more interesting space and behavior experience that to neglect motion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path, resulting in walking route too straightforward and makes the space feel reduc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trajectory and the spatial lay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th planning, and to explore the diversity of human behavior to the path effect and path breakthrough inherent mode, in order to summarize a concept, a new exhibition way to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style.

Firstly, through the path spac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shape analysis. Combing through the theory as a basis to carry out the full text of the expectation, also reflect the existing form design path.

Secondly, to spatial planning theory on the impact of path analysis path desig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Starting from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path associated with the direction, divided into the motion path and dual analysis of,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path of human experiences, the path of the direction and power of.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individual programs are illustrated.

Key words: spatial elements, path, motion and space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在现代意义下,路径逐渐被解释为和人、建筑、环境发生关系。拓展到展示设计和展陈方式的语境下,建筑塑造整体空间,而内部展陈方式则是建构人和展品之间的关系。人们以何种方式进入空间,在空间中又会产生何种阅读,都与展示流线设计划上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1.2 研究背景分析

自参数化设计迅速发展以来,非线性建筑的发展掀起一场新的建筑运动的开始。建筑外部动态的,随机的,流线的形态影响着内部空间的重新组合和排列。功能主义大师沙利文曾说:“形式追随功能”;但在建筑新形态的冲击下,内部空间功能如何又适应新的建筑形式?换言之,新的建筑形态将如何内化到空间中?

追溯至英国的如画式园林到后期有机建筑对于非透视学的应用,强调空间渗透到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体验,空间的意义和丰富性也成为现代建筑谈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路径研究被重新认识并愈发强调关注人的情感需求不以实用功能为前提而是关注路径的多重含义。建筑功能日趋复杂化,综合化和多元化,使得对于认识动线设计有极大的推动和激发作用。路径作为组织空间和体验的方式,促进空间的人性化、环境的历史化是保证建筑不脱离文脉的有效手段。展览建筑因其复杂的要求和功能需求极其空间独特性成为文本设计分析的重点。

路径空间以其开放可达的空间品质以及联系和过渡的交通功能和展示区域共同构成平面上的图底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但由于在现代建筑对于功能性的强调及形式主义对于形式的过分塑造,产生了大量以功能性为主导的,无情感的内部展陈空间。内部空间的单一化是以一种静态的,广角的,一点透视的视角使得行走路线过于直白并使人的空间感受降低,路径空间仅承担交通功能而非创造更多趣味空间和行为体验。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于路径空间的塑造,从而使建筑空间可表达自身的象征性,而非以功能性创造更多机械感受。围绕“改善建筑路径空间中人的空间感受和体验”与“使建筑路径空间能够承载并激发人们的各种行为活动”两个目标进行一系列案例分析和整合,通过对于已有路径设计的解构,增强空间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使建筑整体具有人文精神和社会内涵。通过分析空间规划艺术与人的行为方式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的应用研究,为空间规划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设计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激发出更多以人的行为为主旨和原则的人类行为学下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

1.4 研究方法

  现代展示设计,设计师一般根据产品功能,内部空间的大小、明暗、高低、冷暖等设计因素来完成空间设计。但单单把握这些并不能创造一个最具吸引力的展示空间,本文通过对建筑建成环境,历史内涵和人的行为方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拟采用共享性,连续性,复合性,诱发性等一系列设计原则进行分析,通过方案的研究,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分别对此进行处理和转化,并且对人的触觉体验和行为方式进行有效收集的归纳,以说明本文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空间、行为将其与流线设计整合,从空间布局、人的舒适度、材料选择三方面分析空间组织和人的行为方式对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影响,力求塑造适宜的停滞和行走空间,打造空间虚化界面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进而消解单一化的静态空间,最终形成更加适用于商业及文化建筑的展陈设计。

第二章 空间要素对路径形态的影响

2.1 展示空间的正交与变格体系

17世纪时西方出现如画式园林(picturesque),强调以自由形式和运动体验来感知空间,突破了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约束,不再以明确的,静态的盒子空间为设计内容,而是通过丰富空间组织要素创造新的运动方式引入自由的空间。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如画式园林的出现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密切相关。中国园林的构图传统允许使用两种构图体系相互交融-正交和变格的形式同时存在。缪朴的文章曾写到“所谓正格构图多半由直线正交的形状,构图对称,并有一条可以循序渐进的笔直轴线。变格构图中则以各种曲线及斜交直线构成的形状为主,单体之间的组合自由多变。”[1]因此空间中的变格为自由空间开辟了一条道路。

2.2展示空间的观展路径

空间一直被认为是建筑所围合的主体空间,并是承载各类身体活动的场所。而运动则是人的活动轨迹逐渐内化在内部空间的主要方式。通过人的运动所围合出的空间形态是联系和组织各空间的基础,也因此产生展示空间中的观展路径。空间上的设计手法影响观展路径的空间体验和展示效果的呈现。

2.2.1 路斯的空间体积规划

路斯曾提出空间体积规划理论(Raumplan),塑造有高差的路径串联空间,通过人的运动建立新的空间体验。运动在此作为一种要素置入空间中,获得了各个独立空间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运动建立了一种空间上的关联性。此时路径的交通功能在此显现,并且作为联系和组织各个功能空间的要素塑造空间的功能单元。

2.2.2 赖特的环绕运动理论

环绕运动(Ambulatory Movement)下是将自由空间与人的运动体验相结合,通过空间上的分隔手法或是将路径曲折或局部隐藏以延迟空间展现,带给参观者不同的空间感受。赖特空间中的要素并非用来划分空间而是以此穿透各个空间,消解空间上的整体性,以便更好的与场地相融合。

2.2.3 对鹿野苑石刻艺术馆空间要素的解读

空间的组织上运用多个单元体通过流线串联并置。行进序列中运用坡道,楼梯将空间架起以获得有高差的路径空间,而此时人在动线上行走的的体验是随着视线上的高低变化展开的。在入口,广场,树林,室外展示空间,竹林等一系列的要素中运动是随着大小空间的交替完成的。伯纳德屈米曾强调“建筑路径必须内涵事件,空间和活动。”[2]这一观点将人的运动与路径的空间设计的距离拉的更近,将路径设计作为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强调展示空间是与其他能赋予空间意义的媒介发生关系的场所。

2.3展示空间的曲线

“建筑是一种内部的流动,这更多的来自与情感因素:就像交响乐的旋律贯穿始终,建筑作品中的各个环节在脚步迈开的比例节奏下被解读,脚步将我们引导各个角落,让我们的眼睛尽情欣赏围合的墙面。” [3]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