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艺术思想初探毕业论文
2021-03-15 20:17:28
摘 要
郑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文学家,在扬州八怪中,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人物,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独具风格。其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探讨和传承。他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四十岁以前,在困苦中发奋自强时期;四十岁到六十一岁前,中举做官时期;六十一岁以后,辞官回乡卖画直至终老死去时期。郑板桥的生活经历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直接的影响,他的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和自然。他在艺术方面的作品和理论十分出彩绝伦,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影响至今。在本文中,我将以板桥的生平经历,诗、书、画、印等方面来探讨研究郑板桥的艺术思想。
关键词:郑板桥,艺术思想,绘画,风格
Abstract
Zheng Banqiao is China's famous thinkers, artists, writers, in Yangzhou eight strange, a character is the most active thought, his poem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known as the "three", unique style. Its thought is worth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in many aspects. His life experi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forty years ago, in distress will to improve period; aged forty to sixty-one years ago, an official period; after the age of sixty-one, to resign sell paintings until the day they die die period. Zheng Banqiao's life experienc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his artistic creation, and his works of art are derived from life and nature. His works and theories in art are very beautiful, and his artistic style and thought have been influenced so far. In this article, I will study the art of Zheng Banqiao in the aspects of his life experiences, poems, books, paintings and seals.
Key words: Zheng Banqiao, art, thought, painting, styl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1
1.4研究方式 1
1.4.1文献法 1
第二章 生平经历 2
2.1出身背景 2
2.2生活艰苦 2
2.3 考取功名 2
第三章 诗文抒怀:"直撼血性成文章" 4
3.1 揭露现实的诗词 4
3.2抒发情怀的理论 5
第四章 画以慰怀:“慰天下之劳人” 6
4.1 绘画艺术的表达 6
4.2削繁就简的墨竹 6
4.3洒脱飘逸之写兰 8
4.5 “画以慰怀”的艺术思想 10
第五章 书法写意:“六分半书” 11
5.1“标新立异”的书法理念 11
5.2 师从心灵 12
5.3 书品和人品的相统一 12
5.4 别具一格的“六分半书” 12
第六章 印章赋闲: 怡然自适 14
6.1 刻入艺术思想的闲章 14
第七章 艺术手法:即画以后,不留一格 16
7.1诗、书、画、印的联结 16
7.2 “借物抒情”的题画诗 16
第八章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在中国文坛中别具一格,作品寓意深远,品格高雅。他有大量的诗文作品遗留后世,他所写的家书,育德教人;他的诗文抒怀"直撼血性成文章”,画作"画以慰天下劳人”;书法自成一家"六分半书”。板桥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其一生坎坷贫苦,早年怀才不得志,生活贫困潦倒,卖画为生;中年奋苦读书,历经三朝才当官,为官十二载,体恤百姓、尽职尽责,最终却被罢官,两袖清风。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板桥这样一位不畏权贵、坚持正义、革新立异、志存高远的艺术家?
在两百年来,人们更注重板桥的作品,而忽略了其思想,创作方式和文学主张,但是其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是和他的思想分不开的。笔者结合板桥的生平经历及其艺术作品,尝试对板桥的创作思想、艺术思想进行探究。以探究的精神,希望能对郑板桥艺术思想有更加深入的比较、梳理和总结。
1.2研究现状
对于板桥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以前都是寥寥无几的。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繁荣,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兴盛。出现了卞孝萱编著的《郑板桥全集》、陈育良的《郑板桥评传》等著作。这些著作记录了郑板桥的生平经历,奇闻轶事,题画收录等文字。除此之外,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周积寅先生,也发表了关于郑板桥的著作和论文,这些作品都是从郑板桥的题跋、书画、文论中所探究的,对板桥的艺术思想及美学做了比较全面的描述。到二十一世纪后,文化行业繁盛,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郑板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板桥的了解也进一步深入。
1.3研究内容
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和著作,了解郑板桥生平,研究郑板桥的诗书画,应用文献历史参考,探讨郑板桥艺术创作的思想及方法来源;从而总结郑板桥的艺术思想如何发展变化的,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1.4研究方式
1.4.1文献法
通过阅各种郑板桥艺术思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有关著作,对国内外郑板桥艺术的相关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结合郑板桥的生平及艺术作品,为开展研究提供基础和准备。
第二章 生平经历
2.1出身背景
郑燮,号板桥,清扬州府属兴化县人。郑板桥生于一个败落的地主家庭,曾祖父是个庠生;祖父是个儒官;父亲是当地的私塾先生;教授过上百名学生。在板桥出世时,家中已落败,在三岁的时候痛失生母,靠乳母费氏和教养。乳母原是他祖母的侍女,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在郑家落破时,不顾自己的亲人,甘愿和郑家同甘共苦,在照顾板桥的时候体贴入微、十分关怀。郑板桥感激乳母并为其写过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乳母抚养自己的情景,诗为:"平生所付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1]]
2.2生活艰苦
板桥自幼即从父就学,三岁识字,八岁便可在父亲的教导下写文章联队。十七岁时随父亲在真州之毛家桥念书,随后几年拜师于先辈陆种园,楼兰亭先生学填词。板桥聪明过人,又能发愤图强,自竖立,对于读书和分析问题提纲挈领,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二十岁便考取了秀才。三十岁时,板桥父亲离世,板桥当时已经有了两个女二一个儿子,生活越发艰难孤苦。板桥在《七歌》描述自己家境时写下:"布衾单薄如空橐,败絮零星兼卧恶。我生二女复一儿,寒无絮络饥无糜",清晨那得饼饵持,诱以贪眠罢早起”后来儿子在饥寒中少亡了。为了减轻家中穷苦,在扬州写字卖画,以此来代替耕稼,其名风雅,实救贫苦。卖画数十载,认识了金农,黄慎等文人画友,来往繁多,对他后来的创作思维和性情都有一定的影响。
2.3 考取功名
板桥半生落拓不羁,但济世之志确还存,在友人的慷慨解囊下,方一扫忧愁。终于在雍正十年板桥考上了举人,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从而得到了走入仕途的机会,此时他已四十四岁。在乾隆七年(1742年),板桥受任山东范县知县,范县地处鲁西黄河北岸,在任期间,板桥外出从不坐二人小轿,不鸣锣开道,经常都是徒步而行。他深入民间,观察民情,了解劳动人民的劳苦,兴民休息,观察到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思想感情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劳动人民发生了共鸣。在范县执政四年中,可谓民众满意,五谷丰登。在《登范县城东楼》中记载了范县当时的情景:"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2]]。
乾隆十一年(1746年),板桥五十四岁时调派到潍县任知县,地处渤海南岸。在一次大海潮后,潍县粮田颗粒无收,致使山东引发了严重的粮食饥荒。板桥上任时正值灾荒,百姓饥寒交迫,生死交加。板桥在《逃荒记》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对于山东的饥荒灾难,他曾经求赈三书,然而确都了无音讯,思前想后决定开仓济民,此举动就活了上万百姓。然而,他的这些为民请命的举动,损害了腐朽恶势力的利益,最后被栽赃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