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控制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1-03-14 22:02: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
由于电源系统应用领域的日益推广和扩大,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功率容量、高可靠性、模块化等逐渐成为各领域对供电系统性能的新要求,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而单个电源组件的容量是有限的,为了增加电源的容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常采用逆变电源并联技术。逆变电源并联技术是提高逆变电源运行的可靠性和扩大供电容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多个逆变电源模块并联实现扩容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电源系统的体积重量大为降低,各个模块处于均流运行时,其主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也可大大减少,从根本上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尽管并联运行的逆变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冗余,容量也可根据需要通过改变并联模块数量实现,但为实现并联运行,首先要求并联逆变器模块输出的正弦波电压的频率、相位和幅值一致,否则易产生环流,其次,要求各并联模块平均分担负载电流,否则容易导致部分模块过载,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研究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均流控制方法,以便让逆变器并联技术应用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研究的基本内容:
并联运行的逆变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冗余,容量也可根据需要通过改变并联模块数量实现,为实现并联运行,首先要求并联逆变器模块输出的正弦波电压的频率、相位和幅值一致,否则易产生环流,其次,要求各并联模块平均分担负载电流,否则容易导致部分模块过载。讨论并联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分析比较逆变器的各类并联控制运行方法,建立并联逆变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
2.目标: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3周 系统调研,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传
第4-5周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与设计,开始上传阶段性报告
第6-8周 系统硬件设计,论文中期检查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徐德鸿.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杨荫福,段善旭.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洪乃刚.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一种确定磁探针集总电路参数的标定方法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人体可接触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射流装置研究(适合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氩氧中大气压DBD放电特性研究(适合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大气压氩等离子体射流放电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含氧高活性均匀DBD改性聚合物薄膜研究(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反应器结构对气液两相DBD放电特性的比较(适合浦电气B方向)毕业论文
- 南京某公司研发楼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 金帆北苑地块经济适用住房——02栋商住楼电气设计(适用于浦电气1004~06A方向学生)毕业论文
- 扬州人武部大楼电气设计毕业论文
- 金帆北苑地块经济适用住房——04栋商住楼电气设计(适用于浦电气1004~06A方向学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