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林大学城南邮小学地下车库基坑支护设计文献综述
2020-06-30 21:51:18
文 献 综 述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大批兴建,发展趋势是层数增多,高度增大,基础埋深加大,平面布置更加复杂,与周围建筑物联系更加紧密。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基坑面积和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因此,传统基坑支护方式面临深度与广度的挑战。
深基坑支护正是在人们的不断实践探索中发展起来,具有一定的地区经验性,方法灵活多变,视工程实际而定。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影响因素众多,土层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能、周围的环境、地下水的情况、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气候等因素都会对支护结构产生影响[1];再加上荷载取值和计算理论值等方面的问题,如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或未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工况进行施工,都易导致基坑事故[2]。
由于深基坑的增多,支护技术发展很快,多采用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墙、加筋水泥土墙和土钉墙等,计算理论相比较于从前都有很大的改进。
支撑方式有传统的钢柱(或者型钢)和混凝土支撑,亦有在坑外采用土锚拉固。
内部支撑形式也有多种,有对撑,角撑,桁架式边撑等。
在地下连续墙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方面,还推广了”两墙合一”和逆作法施工技术,能有效的降低支护结构的费用和缩短工期[3]。
我国基坑发展现状: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比较晚,我国70年代国内开挖深度达到10m以上的基坑工程比较少,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当时,上海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大多埋深在4m左右。
北京在七十年代初建成了深20m的地下铁道区间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