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素体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6-14 16:17:21
文 献 综 述 在现代工业社会生活中,全世界每年的钢铁消费量巨大,而由此引发的金属腐蚀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据统计,腐蚀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之和还要大。
发达国家的统计数字表明,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0%到4.2%,如1995年美国腐蚀导致的损失为3000亿美元,占GNP的4.21%。
发展中国家的腐蚀损失占比更大,我国2000年腐蚀导致的损失是600多亿美元,约占GNP的6%[1]。
因此,采取措施,更广泛地应用耐蚀性较好的钢种,减少因为腐蚀而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不锈钢是使用量较大的一类耐腐蚀钢。
根据钢中的特殊元素种类,不锈钢可分为铬系不锈钢(如Cr13、Cr17等)以及铬镍系不锈钢(0Cr18Ni9/0Cr17Ni12Mo2等);根据钢的组织结构,不锈钢则分为铁素体不锈钢(如430、434等)、奥氏体不锈钢(如304、316等)、马氏体不锈钢(如410/420等)、双相不锈钢(如2205、2304等)和沉淀硬化不锈钢(如17-4PH、17-7PH等)五大类。
其中,奥氏体不锈钢因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较好的成型性,在石油化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无论是总的生产量还是消费量来看,奥氏体不锈钢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0%以上[2-4]。
奥氏体不锈钢从1913年在德国问世后,不锈钢的冶炼技术不断提高,钢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
最基本、最典型的是含铬约18%、含镍约8%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是第一代奥氏体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