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电子信息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正文

串行口通讯在全数字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6-07 21:29:13  

文 献 综 述

研究背景

荣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弗兰克赫兹实验,以及其巧妙的实验设计,验证了前一年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提出的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玻尔深信原子的有核模型是正确的,但也深知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所面临的困难,认为要解决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必须引入量子论[1],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夫兰克赫兹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验证类实验,通过测定氩原子等元素第一激发电位(即中肯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实验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较高能级,通过测量电子和原子碰撞时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直接证明了原子内部量子化能级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原子发生跃迁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完全确定的、不连续的。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eU0。当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1为代表氩原子的基态能量、E2为代表氩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当氩原子吸收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好为eU0=E2-E1时,氩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且相对应电位差称为第一激发电位(或称为氩的中肯电位)。测定出这个电位差eU0,就可以根据eU0=E2-E1求出氩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了(其他元素气体的第一激发电位差亦可依此法求得)[3]夫兰克#8212;赫兹实验将看不见的微观量子状态转换成宏观的可测量量显示出来,让学生看到原子中分立能级确实存在,对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思想与进入新的微观物理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4]

夫兰克#8212;赫兹实验原理如图一所示。在充氩的夫兰克#8212;赫兹管中,电子由热阴极发出,阴极K和栅极G之间的加速电压VGK使电子加速。在板极A和栅极G之间加有减速电压 VAG,管内电位分布如图二所示,当电子通过KG空间进入GA空间时,如果能量大于eVAG就能达到板极形成板流。电子在KG空间与氩原子发生了非弹性碰撞后,电子本身剩余的能量小于eVAG,则电子不能到达板极,板极电流将会随栅极电压增加而减少。实验时使VGK逐渐增加,仔细观察板极电压的变化我们将观察到如图三所示的IA~VGK曲线。[5]

实验时使VGK逐渐增加,并记录IA,作出如图3所示的曲线。传统的实验仪有很多的缺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在老的实验仪中,需要选用量程,并且实验面板上有很多的按键,VGK的增加也需要手动按面板上的按键来增加,数据也需要逐个记录,要记录上百个数据,并作图,最后的曲线被很多的因素所影响,如温度对曲线影响、灯丝电压对曲线的影响、反向拒斥电压对曲线的影响[6],这样实验的误差会比较大,尤其是数据接近激发电位的时候,需要减小数据间隔,多记录几组数据,这样能减少误差,老一代的实验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实验仪需要加热,而有时候同学由于没有耐心,而忽略了预热的时间,造成误差[7]。夫兰克 #8212;赫兹管寿命的长短与灯丝电压的大小有最直接的关系, 为了延长夫兰克 #8212;赫兹管的使用寿命,实验室对灯丝电压有一定的限制 。灯丝电压的大小决定阴极发射电子的多少,决定到达阳极的电流大小 ,也是相邻波峰、波谷电流差的决定性因素。[8]而我们新的实验仪是新一代的智能实验仪,VGK的增加由实验仪内部的单片机控制,并且实验仪采用了液晶触摸屏,和USB输出接口,这样,实验的数据能够动态得显示在液晶屏幕上,我们能够观察到IA~VGK曲线的逐步生成,最后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能通过USB接口拷贝到U盘中,十分方便快捷。

其中液晶触摸屏与实验仪内部的单片机采用串口通讯连接,串行通信是CPU与外界交换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单片机应用于数据采集或工业控制时,往往作为前端机安装在工业现场,远离主机,现场数据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发往主机并进行处理,以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可靠性。串行通信是所发送数据的各位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发送或接受,并行通信是所发送数据的各位同时发送或者接收。在并行通信中,一个并行数据占多少二进制数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传输线。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通信速度快,但传输线多,价格较贵,适合近距离传输;而串行通信仅需1或2根数据传输线,故在长距离传送数据时,成本较低。但由于它每次只能传送一位,所以传送速度较慢。[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